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武漢保衛戰:武漢丟了戰略卻勝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8 12:03:34


 
  而日軍方面,雖然攻占了武漢,但也付出了不小的損失,而且中國依然沒有屈服,還在堅持抗戰。占領武漢等地後,日軍所控制的地區越來越大,這就更應了岡村寧次的名言“敵非敵,地形是敵,征戰我不愛山水”,中國廣闊的地域面積就是一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本來兵力就不足的日軍,由於戰線的延長,兵力更加捉襟見肘。從此之後,除了在1944年孤注一擲地組織“一號作戰”外,就再也無力組織像淞滬、徐州和武漢會戰這樣大規模的、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的戰略性進攻,抗戰也從戰略防禦階段逐漸過渡到戰略相持階段,日軍開始則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持久戰的泥淖之中。

  此外,日本除了兵力不足以外,為了維繫日益擴大的軍隊,國內資源也已經逐漸枯竭,武漢保衛戰時日軍甚至連軍校學員的步槍都回收起來,用以裝備新組建的部隊。到1939年,日本的軍費支出已經達到了61.56億日元,而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日本的黃金儲備和貨幣發行準備金加在一起都只有13.5億日元!可以想象日本的經濟已經窘困到了何種地步,在各種壓力下日軍在武漢會戰後就只好將原來以軍事打擊為主的侵華政策逐漸轉變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了。同時國力和資源的提前消耗,也迫使日本走向了發動更大規模的太平洋戰爭的不歸之路。這正是武漢保衛戰在戰略上勝利的意義所在。

  (來源:觀察者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