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文萃大觀 ->> 科研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媒:為什麼科學界不能解決耳鳴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9-07-02 11:31:56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西媒稱,僅西班牙就有成千上萬人有耳鳴的症狀。夜深人靜,當所有人都進入夢鄉,或在山上等非常偏僻的地方,這些人的耳朵裡伴隨的連續的嗡嗡聲卻仍停不下來。耳鳴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存在這一問題的人身邊的人往往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因為耳鳴幾乎不會有任何外在症狀。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6月26日報道,儘管因耳鳴深感絕望的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查找到大量的所謂“治療手段”,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療法除了減輕壓力外再無更多。在過去的兩年中,人們已經看到治療耳鳴的新藥AM-101在臨床三期實驗中效果不如預期。另一種引發期待的候選藥物OTO-313據稱只注射一次就能治愈耳鳴,但仍處於臨床二期試驗階段,面臨的阻礙以及實驗時長仍有可能帶來令人失望的結果。

  在實驗領域,研究人員正在不斷努力以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例如最近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亞利桑那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實驗用小鼠身上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負責處理聲音的大腦區域的炎症可引起耳鳴,減少炎症或能為耳鳴提供治療選項。但是,在小鼠身上取得的成果與治療人類耳鳴之間存在著遙遠的距離。

  耳鳴不止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白天工作環境或夜間娛樂場所的噪音過大都可能對聽力造成損害,中耳炎或顱內問題也可能是這種根本不存在的嗡嗡聲的症結所在。在某種程度上,大腦試圖彌補耳朵受到的損害並因此產生了耳鳴。“這與幻肢痛非常相似,因為大腦試圖彌補缺少的周邊信息。”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專門為耳鳴患者設計聲音療法的專家佩德羅·科博指出。

  “有些患者聽力損傷卻不一定有耳鳴,但那些有耳鳴的人98%存在聽力損失的情況。”格拉納達生物醫學研究所專家安東尼奧·洛佩斯-埃斯卡梅斯指出。儘管存在共同特征,但耳鳴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尋找客觀診斷。目前的診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本人對問題嚴重性的評估。

  此外,為了更好地了解耳鳴的源頭,洛佩斯-埃斯卡梅斯和他的團隊還對同卵雙胞胎進行了研究,以觀察是否存在遺傳因素。“我們已經發現,雙耳耳鳴的患者具有較高的遺傳因素,而那些單側耳鳴的患者卻不是。”他說。此外,他們還觀察到年輕女性耳鳴的遺傳性高於男性,這種差異在其他疾病中並不常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