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8 11:09:56  


 
  中華國術總會會長、廣東省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導馬明達教授,以家傳馬氏通備武藝聞名於世。他認為,國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武”的部分的遺存,不能與武術混為一談。如果用競技體育理論來加以研探和框解,必然會使中華國術走向淺薄,走向衰落。馬教授所力倡的國術概念,涵蓋於武術之上,而散打技擊則是從武術中抽離出來的一部分而已。

  馬教授說,國術源自武藝,而武藝則是一個涵蓋寬廣的概念,包含軍旅武藝和民間武藝,近代以來,傳統武藝的一部分內容失去了繼續存在的社會條件,逐步走向消亡。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於志軍教授在《中國傳統武術史》一書中稱,20世紀30年代,中國傳統拳種的套路有2000多種,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全國挖掘出來的拳種套路只有280多種,其中一半以上只有名目而無傳人會練,真正有相當數量傳承人群的拳種僅有幾十種。

  在大量拳種套路消亡的過程中,部分因兼具健身、娛情和搏擊功能而延續下來。

  傳世經典之《太極拳經》文末專門強調,祖師爺創造太極拳的目的,乃是“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何為“技藝之末”?就是技擊,就是實戰。《孫子兵法》認為,百戰百勝也不算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淪到矛盾相攻,以命相搏,只能算作末技了。前輩宗師以放眼天下的豪邁情懷發明太極拳,後人卻執著於打架鬥狠的功能,實在是掛一漏萬。

  讓中國武術重新回到它原來的位置,我們就好理解,何以那麼多人對它的式微擔憂了。幸運的是,曾經持續繁榮了數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正在奄奄一息中再萌生機。孔子之後,還有老子、孫子的塑像等著立起來呢。

  歷史不會戛然而止,武術不會無端消亡,能不能打都需要外界條件,讓子彈再飛一會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