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男籃世界杯看歐(足)美(籃)之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5 13:26:28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男籃世錦賽更名為男籃世界杯,卻未像足球世界杯那樣贏得萬眾矚目。一個顯而易見的比較是,同樣在中國隊沒有參賽的情況下,國內不少媒體爭相派出龐大的巴西世界杯報道團,而在西班牙男籃世界杯卻鮮見那樣的媒體陣勢。

  國際籃聯2012年作出決定,用世界杯取代世錦賽,不知是否受國際足聯世界杯的巨大紅利和影響力的刺激。現實情況是,國際籃聯顯然不像國際足聯那般一言九鼎,NBA在籃球話語權上的強勢,眾多NBA巨星經常以各種借口缺席,男籃世界杯和之前的男籃世錦賽在成色上很難與籃球最高水平的NBA相提並論。

  這裡不免要提及一個討論已久的話題,籃球能否衝擊足球世界第一運動的地位?

  相比網球、高爾夫和雪上項目,足球和籃球更具備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的條件。兩者由於參與人數眾多,操作簡單易行,不需要昂貴的裝備和苛刻的場地條件,都被戲稱為“窮孩子的運動”;卻又因為比賽的快節奏和激烈對抗產生的視覺衝擊,很容易成為電視轉播商等現代傳媒的寵兒。

  歐洲人發明了現代足球的,美國則是籃球的鼻祖,這對“大西洋池塘”兩岸的鄰居也以各自為軸心,在全世界不遺餘力地推廣這兩項運動。作為掌控世界體壇話語權和規則制定的發達經濟體,歐洲和美國擁有成熟的商業聯賽、強勢的傳媒和無孔不入的球探體系。足球和籃球作為與經濟高度關聯的體育文化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觸角在世界各地鋪張開來。最簡單的例子便是,每年的NBA賽季選秀網羅了世界各地的優秀籃球人才,而從肯尼亞的山區到泰國的漁村,無數當地球迷為英超而瘋狂。

  除了在全球版圖攻城略地,這對老鄰居也不免在對方領地上小試牛刀。近年來,NBA球隊頻繁前往倫敦和柏林舉行季前賽;歐洲足球俱樂部在美國的熱身賽也辦得如火如荼,今年8月曼聯與皇馬在密歇根體育場的一場熱身賽就吸引近11萬現場觀眾,創下美國足球史上單場足球賽最高的上座率。

  雖然在國際足聯公布的足球人口排名中,美國位居第二,超過所有歐洲國家。但現實是,大部分美國人認為足球是一項“更適合女生和青少年”的運動;同樣在歐洲,雖然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俱樂部也有籃球隊,但更為人熟知的是卻是踢足球的C羅和梅西。

  當然,比較足球和籃球在全球影響力的一個有趣的參照物還是中國市場。亞洲國家裡,日本熱衷棒球、印度的國球是板球,中國的足球和籃球群眾基礎在伯仲之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來華,最終成功將NBA帶進中國市場;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中國的足球迷通過張路、張慧德等名嘴開始觀看“小世界杯”意甲。經過幾十年的深耕,歐洲足球聯賽和NBA在中國都形成數量龐大的專業球迷群體,足球籃球哪個更受歡迎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歇。

  不過,對於中國球迷來說,無論是籃球世界杯還是足球世界杯,都與國家隊無緣,所以,與其在網絡論壇裡爭論足球籃球誰是第一,倒不如拿起球走上球場出出汗。(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