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日報:學生鍛煉為何要政府“撐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11:05:53  


 
  在我國,有億萬中小學生與吳飛一樣,因為學業壓力、生活習慣、運動安全等各種原因,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於是校園體育就成為彌足珍貴且無法或缺的重要一環。然而,現實却令人擔憂,學校體育流于形式、文化課擠占體育課等現象時有發生,青少年體質下滑的趨勢已到了刻不容緩、必須解决的時候。

學生鍛煉 現狀到底什麼樣?

  鄭軼:在討論國計民生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什麼會專門提到“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這樣細化的問題?目前我國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處於怎樣的現狀?

  謝軍:這次把“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上升至一個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重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以前有落實不到位的情况。目前青少年體質監測的數據不樂觀。對於普通人而言,這個問題好像不那麼急迫。但其實,青少年體質是一個關乎國家競爭力的大問題。以前在我們的觀念中,往往偏重于應試教育,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欠缺導致了大量近視眼、小胖墩。但這種錯誤不是一時就能改變的,它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爆發,需要我們去坦然面對,吸取教訓,著手改善。

  吳鍵:這不是一個對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的簡單規定,其中包含科學的測算。國家規定,全國中小學校必須開設體育課,在具體課時上也有明確要求,但實際上,全國超過1/3的中小學校的體育課程並不能按規定開齊開足。有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學生能達到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並且隨著年級增高,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學生逐漸减少,高中生的情况最差,只占12.5%,而情况最好的小學生也只能達到22.6%。

  魏子鈞:就我個人看,目前學生的體育鍛煉狀况不容樂觀,一是中小學生主動參加體育的意識不強,對於健體的認識不太清楚,學校在這方面做的不夠。二是有些學校體育教學的場地設備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體育需要。三是體育教學的形式仍然陳舊,缺乏創新,不能真正吸引學生參與。這或許是制約學生每天一小時鍛煉的瓶頸或短板。

網絡時代 孩子為啥喜歡“宅”?

  鄭軼:曾有一項“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况比較研究”調查顯示,中國學生休息日多選擇學習、休息或上網,而其他三國的學生則更多選擇出去“玩”,體育鍛煉占很大比例。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愛運動?

  謝軍:在發達國家,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而我國正在從溫飽走向小康的發展過程中,過去對這方面重視不夠。當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現在越來越重視身體素質、飲食健康等問題。但與國外相比,我國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還普遍不足。其中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畢竟要改變一種生活方式,需要時間的積累。我覺得,其實孩子們是喜歡運動的,關鍵是如何讓他們走出去,參與體育鍛煉,這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共同的努力。

  吳鍵:現在的青少年由於考試和升學壓力,學習時間延長,减少了閑暇時間特別是體育鍛煉時間。而居住環境的改善和交通的便利,又限制了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减少了他們戶外活動的時間。尤其現在處於網絡時代,青少年的休閑方式發生改變,很多孩子養成了久坐不動的習慣。現在青少年體質健康中的一些突出問題,都與運動不足有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