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日報:學生鍛煉為何要政府“撐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11:05:53  


 
  魏子鈞:受中國傳統文化中“望子成龍”思想的影響,中國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在考場上取得高分,其它什麼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是忽略的。再加上中國學生獨生子女居多,缺乏同伴之間的合作相處,有的寧願自己歇著,也不願出去。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雖然愛看體育節目,却不愛運動,對處在身體發育期的體質成長並無益處。

改善體質 我們要做哪些事?

  鄭軼:有調查顯示,近些年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包括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應採取哪些實踐行動?

  謝軍:體質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能出現“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表明了政府的决心。我認為在現有體制下,關鍵是用怎樣的力度去抓這個問題。相信只要國家有具體措施,真抓實幹,學校、家長、學生予以配合,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必然會有效果。

  吳鍵:最典型的工作就是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和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制度。實施這幾年來,學生身體素質、機能水平都有改善。

  魏子鈞:我認為首先是端正辦學思想,提高對體育的認識,把體育擺在更重要的位置,特別改革教育的評價機制,賦予體育更多權重。同時,開展讓學生真正喜歡的快樂體育、遊戲體育、輕鬆體育。

素質教育 體育緣何變瘸腿?

  鄭軼:我們一直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如今“體”却成了瘸腿。校園體育發展究竟面臨哪些困難?

  謝軍:我覺得關鍵是如何理解這個一小時。一天有24個小時,不是說你鍛煉了一小時,就能彌補一切,重要的是帶動整個青少年生活方式的轉變。學校要為學生創造體育鍛煉的條件。這裡涉及體育教學規範化的問題,不能說這個老師教不了別的課才去教體育,而是要培育專門的體育師資,提升教材的規範化和體育課程的科學性,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吸引他們鍛煉,不能只去應付體育考試。

  吳鍵:近兩年國家中小學體育衛生專項督導發現,目前缺乏健全的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分擔機制和社會賠償的保障制度,教師、學校擔心承擔巨大賠償責任,是制約學校體育正常開展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學校明令禁止一些對增強學生體質有益但有一定危險性、對抗性的教學內容,如攀爬、體操、耐久跑、游泳、足球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