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華社調查1.7萬億彩票資金去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7 17:06:03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近日,審計署針對彩票資金展開大範圍審計。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啟動彩票事業20多年來,發行規模已累計達1.7萬億元。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福利事業、體育事業發展籌集的“公益錢”,有明確用途規定——通常彩票銷售額的15%用作發行費,35%用作公益金,50%留作獎金池。

  彩票資金是以抽簽有獎方式籌集的社會公益金,理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對彩票的發行費和公益金,各地在使用中存在巨大差異,標準、去向均模糊不清。一方面,發行費標準多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有大量公益資金趴在地方政府賬上“睡大覺”,還有部分公益資金被用於蓋大樓、買游艇、補虧空。

  彩票“發行費”:10年上漲逾7倍,操作空間不小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14日,中國福利彩票自1987年創立以來累計銷量達1萬多億元。記者從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我國體育彩票發行20周年,累計發行規模已達7000多億元。按去年超過3000億元的銷售量,相當於每名中國人一年平均要花200多元購買彩票。

  據介紹,彩票發行費應用於投注站返點、耗材採購及宣傳營銷、人員費用等。對具體如何使用,各地彩票管理機構有一定自主權。“隨著基礎設備購買基本完成,以及網絡電子化彩票普及,近年來,彩票發行的後續投入實際在相對降低。”長期研究彩票資金的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李剛介紹。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彩票銷量迅速增加,按規定應占彩票資金15%的發行費也隨之大幅增長。不僅“標準隨規模降低”的政策要求難以落實,使用中還存在“操作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