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茶葉,下一個“春天”在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0 11:33:36


 
  相比茶葉價格的下降,茶葉生產和管理成本的提高,更加擠占茶企的利潤空間。省茶葉協會的一份調查材料顯示,杭州龍井茶三大產區,即便是最普通的龍井,每斤的人工成本也要200元以上。像浙江這樣高的人工成本,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

  “浙江受資源制約,勞動力緊缺,成本上升,現在在采摘、加工這塊嘗試採用機器換人的方式。目前,大宗茶修剪、采摘機械化水平超過90%,名優茶機制率達95%,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陸德彪說,“不過,效果也是各有優劣。”

  柯橋區蘭亭鎮是全省最早採用茶葉機械化生產試點之一。“機械炒茶在省工節本方面的效果,這幾年的確讓茶農得了不少實惠。”紹興民勝機械有限公司的炒茶師傅王生厭說,“以前我一個人用4小時才能炒好1斤幹茶,現在我用機器,一天能做出100多斤。”

  據介紹,目前茶葉機械作業已覆蓋了茶葉輝鍋、炒制、提香等各個方面。“以前不少名優茶都強調手工炒制,但現在,不管是大眾茶還是名優茶加工,現在機械都已經能勝任。”省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吳海平說。

  不過,機械采摘的推廣並沒有機械炒茶那般簡單。儘管機采比人工采摘的效率提高8至15倍,並降低50%至70%的成本,但采摘要求也高:茶樹發芽時間要一致,長出的鮮葉要整齊……這意味著在茶葉培育過程中必須做到高標準。但浙江省大多數的茶園,分散到戶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標準化難度很大。

  所以,目前浙江的多數茶場只會在茶葉生產的中後期採用機械采摘、機械分選,前期高檔茶依然只能依賴人工。“這裡面有茶園建設標準化的問題,也有我們機械化設備研發上的不足。”王生厭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