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綠水青山是如何變為金山銀山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11:30:29


 
  針對這種情況,浙江省覺悟得比較早,認為決不能再走“先發展,後保護;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較早提出了建設“綠色浙江”、“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並把它置於整個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堅持林權分包到戶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出台了十分強硬的“十年封山育林”政策,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允許隨便砍一棵樹;上世紀90年代至新千年初,陸續推出“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和建設“美麗鄉村”活動;在2000年後的新世紀,又連續不斷地推出“八八戰略”、建設“兩美浙江”,打出“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等組合拳。胡理琛評價說,這些戰略和舉措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對浙江省城鄉面貌的治理髮揮了巨大作用。但“生態立省”的深化和持續要有核心戰略,要有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和制度支撐,要有可複制和推廣的載體與平台,而風景名勝區建設就是這樣的體系和載體。它能把自然生態的保護和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在這個載體里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的建設和發展在這個平台上有機地統一起來。

  胡理琛介紹說,早在70年代末,浙江省就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風景名勝區體系建設。1979年,在杭州西湖等風景名勝區建設探索的基礎上,浙江省發文要求全省各地申報風景名勝區保護建設名單,並對參與建設的市縣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建設廳每年拿出近千萬元資金予以補貼,目前,這項補貼資金已達到每年5000萬元左右。總規劃師還親自率領團隊,走遍浙江的山山水水,對風景名勝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動員各地盡快申報,盡量做到可保盡保。胡理琛說,環境保護時不我待,資源保護不可逆轉,越是經濟大發展越是要注意保護。因此必須盡快摸清家底,把資源保護起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經過30多年的不斷保護治理,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個,省級風景名勝區40個,地市縣各類風景名勝區數百個,其中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各一個,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占浙江省總陸域面積的7.2%,超過全國2%的平均水平,是全國風景名勝區數量最多、類型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胡理琛介紹說,這些風景名勝區構成了綠色浙江的基本骨架,帶動了整個浙江省的生態文明建設,使浙江省的生態文明建設步入了體系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典範,它的帶動性和影響力甚至可以深入到鄉村一級的基層。如寧波奉化的滕頭村,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將村莊打造成5A級旅遊景區,獲得中國唯一一個聯合國評選的“國際生態村”稱號,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唯一入選展示的“美麗鄉村”,並被列為奉化溪口的“雪竇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範圍。

  淳安山區的下姜村是個貧困村,幾任浙江省委書記都曾在這裡蹲過點抓脫貧致富,隨著千島湖被列入“兩江一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範圍,旅遊人口越來越多,村民們也日益重視家鄉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村里大力發展茶果業等綠色生態農業和庭院經濟,在此基礎上整治村容村貌,房屋一律修葺成白牆黛瓦,又配之以小橋流水,使古樸的山寨風光別具,引來無數觀光客,成為遠近聞名的“農家樂”村,村民的口袋也一天天鼓起來,一舉脫貧致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