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綠水青山是如何變為金山銀山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11:30:29


 
  景區形成了,保護成關鍵。西湖風景區為此定下了世界上最嚴厲甚至是苛刻的規矩:未經批准,一棵樹都不能砍!不論職務大小、地位高低,砍樹就重罰。

  西冷印社邊上有棵大樟樹,在修建孤山路的時候,圍繞這棵大樹引起了“到底是路讓樹,還是樹讓路”的爭論,有人主張砍掉,也有人主張移位,江華同志手一攔:不能砍!這棵樹就被保存下來。如今這棵參天樟樹如冠蓋大傘伫立在西子湖畔,成為獨特一景,常引得游人在此留影紀念;西湖國賓館一號別墅當年是毛主席老人家常住的地方,旁邊有棵大樟樹巨傘一樣遮掩著陽光,有人想把它他砍掉。主席知道後立即予以制止;杭州香格里拉飯店的院子里有一片參天大樟樹,建築主樓時有人打算將這片樟樹砍掉,這樣主樓可以靠近西湖。但有關部門堅決不讓砍,寧可飯店向里退進去,也不許砍樹。如今這片鬱鬱葱葱的大樟樹襯托五星級的香格里拉飯店顯得格外妖嬈、珍貴,成為遊客來杭住宿的首選目標。

  對隨意砍樹的人,杭州則實行重罰。60年代,景區有位村支書砍了7棵樹,結果被杭州法院判了三年徒刑。這項苛政不僅對平民百姓,也對高官、士大夫。1958年,有位將軍在自家的院子里砍了一棵樹,結果被罰了幾百塊錢,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施奠東介紹,杭州也是我國第一個進行城市湖泊治理的城市。整治西湖就是圍繞疏浚做文章,據記載,歷史上,從唐代到1949年,大大小小的疏浚有23次,最短的8年一次,最長的相隔了150年。解放初期,西湖淤塞嚴重,平均水深僅40多厘米,有的地方藻類淤積,臭氣熏天,景區不是現在的“湖光山色”,而是“山光湖塞”。因此,開挖淤泥,疏浚西湖是首要的。但馬上碰到的問題是資金短缺,從省上到市里,大家都在為此發愁。當時,正好陳毅同志來浙江,譚震林向他倒了苦水。陳毅說,那你去向陳國棟要錢,我給你們批條子(陳國棟是當時華東局的財政部長,後任上海市委書記)。陳毅二話不說就批了條子,陳國棟看了條子後立馬給了錢。事後,陳毅對杭州市的領導說,儘管資金都很緊張,但對保護和整治西湖這樣的大好事,我舍得給錢。他還贈詩一首,要杭州市的領導學做當年的蘇東坡,把西湖保護好。 

  有錢好辦事,在陳毅等領導同志大力支持下,西湖長期淤積的淤泥終於被疏浚了。一湖清水再現,後人常用“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來形容湖水之清。

  但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西湖是潟湖,保持活水主要靠周邊山上下來的泉水和雨水,6.5平方公裡面積的西湖徑流面積28平方公里都不到,到了夏季,大量的湖水被蒸發,加上藻類瘋狂生長,西湖水質急劇下降,有時測出的水質為5類水。為了徹底解決西湖水質問題,使這顆天堂明珠更加璀璨奪目,自1992年起,杭州市政府開始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除了拆除西湖景區所有的違章建築,打通環湖道路,還湖於民外,重點是整治西湖的水體。一是實施截污工程,就是把歷史上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擠進來的22家工廠全部遷移出景區,並對為景區配套服務的600多家賓館、飯店、度假村、療養院、醫院、商店等商貿服務企業及設施全部納入截污工程,排污進行統一管理,污水必須全部進入城市統一的下水管道,不允許自由排放,否則重罰。二是實施西湖換水工程,每年從錢塘江引入一億噸經過沉澱處理的清水,置換出西湖的舊水,相當於每天置換30噸清水,一個月置換一湖清水;經過置換的湖水,水質始終保持在2類水的標準。為此,杭州市每年要付出近億元的代價。為了保證水質始終清潔和水體安全,景區還專門設立了西湖水域管理處,每天對西湖水域進行巡查管理,防止有人私自排放、傾倒、洗滌、游泳、釣魚等污染水體的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