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綠水青山是如何變為金山銀山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11:30:29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建設又是另外一種類型,即城市型山水風景名勝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其之所以聞名就在於擁有一個美麗的西湖。杭州地理地貌特征是“三面雲山一面城”,三面雲山擁抱的就是西湖,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古人雲,“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歷史上,西湖就是一個自然風景區(國家公園)。早在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就整治西湖,修築湖堤,使淤積很久的潟湖頓為清澈,為杭州百姓留下一湖清水和一道芳堤。當他離任時,全城百姓扶老攜幼,簞食壺漿,與他依依惜別;宋代,蘇東坡在任時也為民請命,修理河道,疏浚西湖,給世人留下一個“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後人於是把他修築的堤稱作“蘇堤”。杭州也被南宋皇朝選為皇城,成為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到了明朝,太守楊孟瑛上書朝廷重治西湖,動用了民夫八千,挖田土近4000畝,所挖淤泥一部分拓寬墊高了蘇堤,還在兩岸遍植楊柳;一部分另築大堤(後人稱之為“楊公堤”),構成了西湖“一湖兩塔三島三堤”的基本景觀格局。

  但歷史上,西湖也曾屢遭破壞。據我國風景園林專家、原杭州市園文局局長施奠東介紹,至解放前夕,西湖淤積嚴重,湖水惡臭難聞,周邊的山也是光禿禿的;受戰爭影響,西湖周邊的建築物也破爛不堪,景致十分蕭條。特別是“文革”時期,許多文物被毀,周邊山上樹木被砍,許多企業、單位強行進入,圍著西湖大興土木,景象慘不忍睹。即便如此,解放後對於西湖的保護,從高官到百姓,認識還是比較一致的:西湖不僅是杭州的西湖,也是中國的西湖、世界的西湖。保護西湖,不僅是對杭州百姓負責,也是對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負責;不僅是對當代負責,也是對未來、對子孫後代負責!

  施奠東說,保護西湖,其實一是要保護好西湖的花木,二是要保護好西湖的一湖水,還有就是保護好西湖的文物及人文景觀。

  他說,杭州是全國第一個實行“封山育林”的城市,西湖三面環山,過去山上是光禿禿的,留下來的百年以上老樹只有1000多株,而且大多集中在靈隱寺附近。西湖複綠,提高植被率,是整治西湖的基礎。從50年代開始,西湖實行封山育林,並大興植樹造林。如今看到的西湖周邊的樹木99%以上都是解放後人工造林形成的。當時沒有苗木,時任省委書記的譚震林馬上把杭州附近的林場劃歸西湖景區管理,苗木有了,植樹造林速度就加快了。當年從西湖景區要修一條路到靈隱寺,原規劃路旁5米之內種樹。時任省委書記江華看了規劃後說,不行,必須向內移50米都種上樹,而且一律不得建農居。如今,這條被稱之“靈隱路”的街道成了世界上風景最美麗的道路之一。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杭州周邊的山全綠了,鬱鬱葱葱,色彩繽紛,顯示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