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作者 馬明)從2019年末至今,全球已被浸泡在一場極其慘烈的抗疫戰爭中。新冠病毒的‘新’充分考驗了全球化下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適應性。總體觀察至今,有兩點共性:一是全球各類不同體制的國家都付出了代價,沒有哪國政府初期的答卷完全及格,只是遺憾大小不同而已。二是國家無論強弱,沒有哪國的醫療衛生體系無需政府權控下的民眾助力,能獨立扛起抗疫大任。我們說Covid-19是全球化的最嚴苛教員,是據於它以東西遊走、此起彼伏的輪番攻擊、索命式的催逼人醒。基本上絕大多數國家均在在沉痛的教訓中依循國情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戰略策略。共同特點之一就是民眾發動。無論如何,在冠毒克星疫苗參戰之前,這場有史以上人類最大的公共衛生抗疫戰,至勝的保證是民眾被動員的廣度、深度。這里,與中國人民戰爭式的全民抗疫不同,英國全民抗疫政策始終以強烈的佛性特色而備受各方爭議。身在英國的華人、華僑、留學生的命運始終受到祖國親人的巨大擔憂,恐懼驅動下迅速出現的留學生歸國避疫潮,給祖國的防疫增加了新的壓力。獨特的英式抗疫政策的優劣,還需最後客觀事實的檢驗。這里,筆者僅就其抗疫政策的演變、特點及趨向做一簡要解讀,以慰關注英國華人命運的祖國同胞,也給關注英國和世界抗疫的人們提供一個考察思路。
英國抗疫政策演變四段曲
我這里所談的四階段,不是英國政府行動計劃中的總體戰略四階段,僅指英國從初始至3月底,逐步步入全面抗疫正軌的四階段。目的是釐清考察與評判英國抗疫政策和策略的思路。
第一階段:3月1日之前—阻扼期(contain)。政策是積極防堵,目標是禦毒於英國國門之外。就整體效果言,局部成功,整體失敗。表面上英國的防堵比鄰國更為成功,從元月31日2位華人確診至2月底僅有20個病例,且在完全的控制隔離中。但只防華不防鄰的片面防堵策略導致了本質上的失敗。疫毒在此期間已從多渠道悄然進入英國社區。後果就是3月初社區病毒開始大發作,英國在此階段的努力成果很快被吞噬。此時期其它歐美諸鄰的政策亦然。如此,3月初,冠毒以從東方成功大舉西移,給此時期西方防堵策略成效做了最好總結。
第二階段:3月1日至3月15日—延遲階段(delay)初期。群體免疫理論產生,政策-棄控改放,開始著力於‘保護NHS’醫療系統的軟硬件準備。就政府設定的延遲階段總目標而言—這半個月是錯失的保貴時間 。3月1日確診者爆增13例,源頭主要指向未設防的鄰國和已感染者家庭成員,這事實上意味著疫毒已從門外步入社區。對此,鮑裡斯的反應是敏銳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接下來幾周、甚至幾個月的考驗。”鑒於中意抗疫的經驗教訓,英國政府及時推出了‘保護NHS’中心主題。圍繞‘保護NHS’,政府的行動是快捷主動的。3月3日就公布了以保護NHS為中心的‘政府行動計劃’並開始了積極的籌劃準備。進一步地,3月12日在單日確診134例、總人數躥升至590例的背景下,鮑裡斯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正式宣布抗疫從阻扼進入延遲階段。戰疫目標以保護NHS持續戰力為主題,努力拉平感染速率曲線,以時間換取制勝的空間。務實地說,就英國不同於中國的國情而言,這個延遲戰略可謂是英國在疫情深入社區後務實和正確的選擇。
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政策策略才能做到不壓垮NHS醫療系統的延遲呢?!出人意料,與正忙著停工停學、封城封國的鄰居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相反,英國政府斷然推出了棄‘控’改‘‘放’的政策。宣布:不再給輕症者檢疫、有症狀者首先自我隔離、取消學校組織的出國旅行、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議乘遊輪等。鮑裡斯直言:更多家庭將面臨親人死亡。次日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裡克更是對BBC記者明確詮釋:英國抗疫目標應是通過群體感染(60%以上)產生免疫力來抑制疫情。全面封鎖和禁足也許會在一段時間達到壓抑病毒的效果,但所有防疫經驗顯示一旦解封 ,疫情會反彈回來。這就是引發內外一片嘩然的英國群體免疫理論及此理論指導下的佛性抗疫政策。
明確地,這是一個需要英國政府深刻反省的時間。4月19日《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的一份對鮑裡斯2月至3月間瀆職的問責報告,意味著這個反省是他不可能逃避的。然而準確地說,並非鮑裡斯玩忽職守,而是此時他及他的政府完全接受了政府科學顧問團在群體免疫理論思維下推演出的以‘放’策求‘緩’果的美夢--只將這場疫戰視為限於政府和NHS獨立擔當的有限戰爭,根本無需也不願它影響到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轉。鮑裡斯明確:我確信在NHS及全國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我們能通過這項考驗。”面對來自各界的強大壓力和質疑,政府官員們固執辯稱:我們的防疫政策是基於科學依據制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