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深水區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30 13:08:25


表一:台灣民眾對2014年兩岸關係中外交領域的認識
表二:2014年兩岸關係五個領域調查平均得分排序
表三:2010年至2014年兩岸關係外交領域調查平均得分
 
  台灣方面力爭在APEC實現習馬會
  但未能成局

  從2013年6月開始,直到2014年10月底,台灣方面全力爭取在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實現習馬會。參與此事的,有官方,包括陸委會和馬英九本人、智庫學者,以及媒體。聲勢之大為近年來所僅見。但最終此事未能成局即告結束。鑒於不可能獲得相關的內部數據,筆者採取以《聯合報》關於此事的公開報道為主,包括兩岸關於此事互動的公開報道、兩岸相關人士的評論等,以對相關人士的訪談為輔的方式,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一、台灣推動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實現習馬會未能成局

  2014年度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於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據公開資料,從2013年第二季開始,台灣方面即開始大力爭取,在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期間實現習馬會(以下簡寫為“爭取活動”),即爭取改變慣例,以馬英九代表台灣與會。“爭取活動”一直延續到2014年10月,歷時一年半左右,但習馬會最終未能成局。按照“爭取活動”的強度與內容,歷時近一年半的“爭取活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把握三個階段的演變,對於台灣方面爭取在2014年北京APEC期間實現習馬會未能成局的全過程,能夠形成總體認識。

  (1)“爭取活動”的初始階段(2013年6月至11月)

  2013年6月8日,《聯合報》發表社論“全力促成明年APEC馬習會”。這是台灣方面在媒體上,第一次公開提出爭取在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實現習馬會,可以視為“爭取活動”的起步。這一社論雖然是民間聲音,但後來的事態發展卻證明了,它表述的正是台灣方面“爭取活動”的具體思考。包括:強調馬英九“親赴大陸出席‘經濟領袖會議’,並順理成章地與習近平主席會晤”,馬英九“若能與會,亦將是以‘經濟領袖’身分出席,與眾領袖平起平坐”;“兩岸當局如果辜負了這個歷史機遇,該當何罪?”之後,8月上旬馬英九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如果能夠得到人民支持,在不損害國家尊嚴跟立場的情況下”,他不會完全排除和習近平會面。同時,陸委會則表示,馬英九在任內,不論時地,都是“中華民國總統身分”。8月中旬馬英九表示,“我既然是經濟體的領袖,但為什麼我不能參加(APEC會議),還要派領袖代表參加?”8月中旬以後,大陸方面對於台灣的“爭取活動”,公開做出回應。8月19日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大陸當局瞭解台灣當局領導人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長期願望,但實際情況仍應根據APEC長期以來形成的慣例做安排。孫亞夫還指出,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與習馬會“這是兩回事情”。10月17日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指出,“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借助國際場合”。

  短短幾個月中,兩岸對於台灣的“爭取活動”,已表明了各自的基本立場。台灣方面堅決希望馬英九能以“經濟體領導人身分”,出席2014年的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而提出習馬會實際上只是為了減少、消除大陸方面反對的手段:大陸方面則以須根據APEC多年形成慣例,處理台灣領導人出習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問題,並強調兩岸的事情不應借助國際場合處理。委婉而明確地拒絕了台灣方面的“爭取活動”。

  (2)台灣方面全面推動“爭取活動”階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

  經過短期時的沉寂後。台灣方面的“爭取活動”從2013年12月開始,又重新活躍,並一直延續到2014年7月,形成了長達8個月的,台灣方面全面推動“爭取活動”的階段。2013年12月開始,馬英九本人親自出面,直接推動“爭取活動”。12月下旬,馬英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如果能,我願意去”,這是他第一次直接表示希望出席;同時,馬英九還表示,“APEC是稱為經濟體的領袖會議,參加者以‘經濟體領袖’出席,不是以國家的主席或總統,這樣一來就沒有問題”。12月25日王郁琦在國民黨中常會表示,“陸委會評估已排除總統以政黨領導人身分與大陸領導人見面,並認為兩岸在APEC見面是適當場合,會依過去慣例爭取馬總統以經濟體領袖身分出席APEC會議”。

  進入2014年後,隨著“張王會”的臨近和舉行,不僅台灣學者和媒體對“爭取活動”關注明顯增加,而且從2014年1月開始,民進黨也表示了對習馬會的關切。1月中旬吳釗燮表示,“民進黨不反對馬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前提是會面不影響台灣的利益”;2月中旬蔡英文發表聲明指出,關於馬習會,“馬總統對參與今年北京APEC峰會及馬習會高度期待,……如果是為了急於達成時機和條件皆尚未成熟的政治目的所做的前置安排,勢將不被台灣主流民意所接受”。美國也表示了對習馬會的關注,1月28日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表示“美國支持兩岸對話,也鼓勵馬習會的對話能爭取建設的做為;……若兩岸領導人最後做出會談的決定,美國屆時會進行評估,靜候會談的結果”。

  在2月中旬的張王會之後,台灣方面已進一步瞭解到,大陸方面否定在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實現習馬會的原則立場。王郁琦分別於2月14日、17日表示,“對於馬習會目前我方仍認為APEC是最適當場合,但陸委會評估過,馬、習在APEC見面的可能性不高,但尚未有其他替代方案”;“北京從頭到尾的確沒有反對過馬習會,但雙方的差異點在APEC,大陸方面覺得是國際場合有所顧忌,既然覺得不合適,短期內可能性就不高了”。與此同時,大陸方面繼續明確表示了原則立場。2月17日張志軍表示,“兩岸都希望兩岸領導人見面,這是件好事;但兩岸之事,最好還是自己找個地方來談,不要借助國際會議或場合”。2月2日,孫亞夫表示,“大陸方面對兩岸領導人會面一直持開放態度,習馬會的地點由兩岸自己商量,想像空間很大,包括可能在像當年汪辜會談的第三地。……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解決什麼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