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構建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4-06-16 16:28:18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熙來攘往的香港街頭,印著大號數字“6”的店鋪和貨車越來越多,綠底白字,格外醒目。“6”與“綠”諧音,作為香港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的品牌標識,寓意著綠色生活無處不在。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設立了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出“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願景,致力在2035年或之前擺脫依賴堆填區處理都市固體廢物。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多措並舉,大力推動減“廢”回收,構建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體系。

  “全民減廢”,共擔環保責任

  據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資料,垃圾堆填是香港第三大碳排放源。2022年,香港產生了597萬噸都市固體廢物,有406萬噸需棄置到堆填區,平均每天約1.1萬噸,其中包括2369噸廢塑膠。由於塑膠不易分解,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是香港減“廢”的首要對象。

  前不久,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實施“管制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相關法例(俗稱“走塑令”),禁止在本地銷售即棄膠餐具、禁止餐飲處所向顧客提供9類即棄膠餐具等。

  譚仔國際有限公司在全港有超過190家分店,旗下餐廳在“走塑令”實施前就已改為提供更環保的木質和紙漿餐具,並向顧客做宣介。“‘走塑’一個月來,已有七成外賣客人主動減用即棄餐具。”公司企業策劃總監柯晉譽說。

  “隨著新法例的實施,自備餐具的餐飲文化逐漸興起,長遠來看對整體環境有利。”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署長徐浩光表示,環保署已走訪超過7000家餐廳,發現其中已有約七成轉用非塑膠餐具,主要的大型連鎖餐廳更已全面轉用,情況令人鼓舞。

  為從源頭上減少都市固體廢物的產生,香港特區政府先後針對塑膠購物袋、電器電子產品和玻璃飲料容器實施了“生產者責任計劃”。現如今,到香港超市購物,會發現顧客幾乎人人自備購物袋。除豁免情況外,如向收銀員索取塑膠購物袋,則需加付1港元。顧客增加的小小成本,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