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先生 |
中評社╱題:幫助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改善施政水準--訪民建聯主席譚耀宗 作者:劉迺強(香港),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九月份開始的香港新的一屆立法會,出現了不少新的面孔,生態出現了一些改變。另一方面,特區政府轉弱勢,而香港又正進入國際經濟危機的旋渦。在這形勢之下,我們走訪了立法會中第一大黨,屬於所謂“建制派”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先生。
民建聯得票率穩步提高
劉迺強:今年立法會選舉,民進聯繼續成為香港立法會的第一大黨,您怎麼評價這個成績?在直選部分,“泛民主派”與“建制派”之間六比四的得票比率有沒有變化?
譚耀宗:民建聯自成立以來,都可以說是穩步發展。雖然此次並不是大幅提高,但是總體的得票率是穩步上升的。當然,由於有類似票源的人參選,在港島區分走了一些票。上屆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蔡素玉未能連任,其實是滿可惜的。
從總體的得票率來看,雖然沒有完全突破六比四這個基本局面,但是在總體得票率上我們是有增長的,就是上面說的穩步提高。此次民建聯的議員在新只東、新只西都是高票當選,只是由於目前香港立法會選舉採用的是比例代表制,這種高票當選在立法會的席次上無法反映出來。
但是如果我們看看區議會選舉的結果,可以發現民建聯的成績是很明顯的。一定程度上說,由於民建聯為基層提供服務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在小選區選舉上佔有優勢;但是在受意識形態議題影響相對較大的大選區選舉中,目前難度大一點。
而從選舉制度設計上,比例代表制,對大黨就不太有利。再往前走,可能就要分隊,有所側重,否則儘管總體得票率上升,還是難以獲得更多的議席。
獨立議員增加意見多元
議員比以往更關注民生和施政能力
劉迺強:此次選舉,有不少新人進入立法會,這對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具有甚麼影響?
譚耀宗:此次立法會議員的組成,有新的特點。首先就是比較分散,即便是建制派邊,也是比較分散。目前有十七個獨立議員,這是與以往不同的。
上一屆立法會中,如果民建聯的議員加上自由黨、泛聯盟的議員,就達到了大約二十五票,對於一些議題相對容易推動。但是現在獨立議員佔很大比例,有時想要交換意見都很花時間。而很可惜的,是自由黨的議員數目減少,從上屆的十名變成了六名,後來又“出走”三人,在立法會中佔的比例小了。自由黨以往很明確是代表商只,可以表達商只的意見,使得議會邊的意見比較均勻。
第二個特點是,議員們對政制問題的關注度降低,但是對民生、經濟、政府施政能力的關注度大大提高。因為人大常委會已經訂出相關推動普選的時間表,港人又是很務實的,所以此次選舉時政制問題不再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如今在議會內也是如此。大家已經擱置政制方面的爭議,為了爭取選票,民生、施政水準等問題成了焦點。
大家對政府施政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議員參選的時候,也有很多對選民的承諾,當選之後需要兌現;加上近期金融海嘯影響廣泛,所以本屆立法會一開始就有很多有關民生、經濟的話題。由於議題很多,且都要代表自己的支持者發出聲音,所以新一屆立法會一開始,就可以說“百家爭鳴”。
特區政府在管治上要與時俱進
薪金高做事少就會引起民眾反感
劉迺強:增加問責官員反映了一種社會變遷的,理論上可以回應更多的問題,但是為甚麼反應很不理想呢?
譚耀宗:政府最近民望下降是有諸多原因的,轉折點從政府的副局長、政治助理的任命開始。副局長、政治助理的任命,出於加強問責官員的責任性,在大原則上原本不是大問題,但是由於政府給政治助理的薪金比較高,副局長又出現國籍問題,這樣,國籍、工資問題引起輿論發酵,造成人們對政府有看法,對施政能力有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