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研究專長是國際經濟法,對於形成中的各區域自貿區都有所掌握,對台灣遭邊緣化的情形也應當有一定瞭解。蔡英文曾強調,一旦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權,對於馬政府時代所簽兩岸協議將概括承受。按照這個邏輯,蔡英文應當在取得大位前就鬆手讓ECFA下的子協議盡快通過。否則,如果蔡英文在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還來不急轉彎就上台時,民進黨很難與大陸協商。
真有超越藍綠的第三勢力?
這次選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市兩位政治素人參選。一位是國民黨的連勝文,另一位是台大醫生柯文哲。前者是政治世家之子,財經背景,後者是醫生。兩人都以直言無忌出名。選戰開打以後,連勝文成為對手陣營及網軍的標靶,被醜化成權貴、太子黨,媒體及名嘴一面倒批連,柯文者聲勢大漲,名調一路領先。結果柯文者以85萬票領先連勝文61萬票大獲全勝。
柯文哲是在民進黨禮讓下,以無黨籍身分參選,標榜超越藍綠,啟用了一個原屬藍軍,後來顏色變來變去的姚立明為競選總部總指揮。柯文哲從不諱言他本人是墨綠,他的競選團隊,後來的執政團隊,雖然點綴了一些其它的顏色,但如同一滴清水掉進一碗墨水一樣,由於數量不多,掉進去就都被染綠了,起不了甚麼作用。不管柯文哲與民進黨選前協議為何,參不參加綠色地方執政首長聚會,他都是綠營的一員。這就好像花蓮縣長,雖然以無黨籍身分參選並當選,其屬性還是歸於藍。只是這些無黨籍的地方首長有比較大的政策選擇度,我們可以稱其為個體戶綠或藍,在關鍵政策或議題上,他們一定會歸隊。
台灣很難有真正的第三勢力出現,甚至連藍綠之分也越來越模糊。不誇大的說,正藍已經快速萎縮,現在檯面上的政黨只有墨綠、深綠、淺綠、藍中帶綠之分。從這次選舉中印證,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早已跨越濁水溪、大安溪、甚至出海了。藍中帶綠的國民黨、親民黨都呈現式微,正藍的新黨在北部市議員選舉中得票率尚不到2%。
這種假超越藍綠之名競選各種公職的原因,當然超越不了藍綠,隱藏自己的綠底,旨在吸納對國民黨政府失望的藍、淺藍、或真正中立選民的選票。在去中國化教育打底,政黨強力抹黑,社運推波助瀾,媒體顛倒黑白的匯集打壓之下,社會瀰漫一片反中、仇中的氛圍,不利於國民黨選情,剩餘的一些藍色選票也都因為對馬英九的背叛不滿,退場觀望了。
第三勢力可能以民黨側翼形象出現,有像柯文哲這樣溫和的裝扮,也有像太陽花黑色島國這樣激越的表演。他們的目的不只在幫助和他們意識形態一樣的民進黨掌權,為首者也在為自己的政治前途聚集能量。柯文哲如此,陳為廷也如此。他們互相拉拔,最終還是匯集為一體。真正的第三勢力並未出現。
結 語
這是一場國、民兩黨勢力反轉的選舉,希望不是一個不可逆的關鍵點。經此一役,國民黨即使劍及履及,大刀闊斧改革,也很難在4到8年中贏回政權。只有一種例外,那就是蔡英文在歷史殷鑑中找不到教訓,泥古不化,兩岸關係逆轉,台灣經濟外交雙雙受挫,則國民黨或可拚力一搏。
面對民進黨地方選舉大勝,2016可能贏得中央執政,大陸要如何因應?其實在馬政府下,6年多來兩岸的經貿交流越來越密,但統獨立場上的差異卻越來越大,這說明單純經濟上的讓利無法發生政治上的正面效益。大陸可能早就覺察到,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其實不斷向綠營靠攏,獨台與台獨本質上差異不大,只是國、共間有個“九二共識”在那裡,大陸有個台階下,能不撕破臉就不撕破臉。蔡英文與民進黨則是另外一種問題,他們明火執杖的搞台獨,民、共之間自然無法建構平台相互往來。蔡英文未來如果沒法給大陸一個台階,對大陸來說,未嘗不是一個解脫,對台政策可以不必再一廂情願地自欺欺人了。
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兩岸實力相差懸殊,蔡英文即使贏得2016年大選,也不可能去觸動大陸那條紅線,推甚麼法理台獨,大陸也無須動用下策。對付蔡英文應該比對付馬英九容易,因為少了許多顧忌。兩岸問題的解決如果不能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最後就只能回歸實力。在實力面前,台灣的迴旋空間不大,在一定壓力下,蔡英文也有可能在兩岸政策上大轉向,蔡英文沒有外省人原罪,也不怕被人說賣台,如果要轉彎,比馬英九容易。大陸何妨好整以暇,靜待台灣政治風暴塵埃落定,再徐謀對策?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月號,總第2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