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功過蓋棺難論定 俄羅斯告別葉利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5 09:04:40  



二、埋葬蘇聯帝國 葉利欽展現鐵血手段

1、危機時刻:葉利欽挾天子以令諸侯
  1991年8月19日發生的寫進俄羅斯歷史的政變中,葉利欽利用民衆對改革路綫的支持,粉碎了企圖維繫蘇共傳統體制的政變者的計劃,又成功迫使因政變權力受到削弱的戈爾巴喬夫退出了政治舞臺。(德國之聲網)

  1991年6月,葉利欽當選俄羅斯歷史上首位總統時,蘇聯一個國家內出現了兩個總統(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總統),兩個政權。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的權力鬥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蘇聯分裂的徵兆開始顯露。這時蘇聯的民族危機與經濟危機都已是潜流汹涌,進入總爆發的前夜。16個加盟共和國民族糾紛不斷,民族主義浪潮變本加厲,衝擊聯盟的基礎;社會經濟秩序走向崩潰,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了幾十年。(韓國《東亞日報》)

  1991年8月19日,是蘇聯歷史上一個震驚世界的日子,蘇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告蘇聯人民書》: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職權,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在莫斯科等地實施緊急狀態,軍隊開進了市區,控制了一些權力中樞。但緊委會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逮捕反對派葉利欽,這使葉利欽贏得了極爲寶貴的時間。葉利欽從廣播裏聽到政變消息後鎮定自若,一馬當先,緊急趕到俄總統辦公室,召開俄高級領導人緊急會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幷率先跳上倒戈的坦克,號召人民和軍隊起來反抗緊委會,緊委會不得不把部隊撤出市區。8.19行動徹底流産,葉利欽成爲蘇聯的“大英雄”,聲望如日中天。(美國《洛杉磯時報》)

  實際上,葉利欽保衛戈爾巴喬夫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個手段。8.19事變正爲葉利欽和反對派執掌克里姆林宮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同年12月,登上克里姆林宮最高權力寶座的葉利欽宣布蘇聯解體,取而代之的是原各加盟共和國成立的“獨立國家聯合體”,存在了69年的蘇聯帝國壽終正寢。(英國路透社)

2、創新體制:鐵腕取締蘇共政治地位
  8.19事變之後,葉利欽宣布全俄實行非黨化,禁止蘇共活動幷且沒收蘇共財産,由此,蘇共被擠出政治舞臺。葉利欽爲俄羅斯制定了新的游戲規則:一党壟斷、高度集權、缺乏民主的政治體制模式不復存在,以總統制、多黨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自由選舉爲特徵的西方式的政治體制模式得以確立。(北京新華網)

  如今看來,葉利欽在俄羅斯國家發展道路上的觀點似乎幷不明確,但他的目標還是清楚的:對過去的蘇聯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持全面否定態度,政治上主張建立以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爲基礎的民主的公民社會,以西方式的立法、執行、司法三權分立原則爲基礎的法制國家;經濟上否定以公有制爲基礎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主張私有制、自由經濟活動原則居優先地位。(北京國際在綫網)

  作爲一個過渡型歷史人物,葉利欽順應了俄蘇民衆擺脫舊體制的願望,因此曾深得民心。但是,穩固了權力的葉利欽幷沒有完全擺脫舊官僚那種專橫獨斷、剛愎自用的習氣,反而越來越依靠保守的國家官僚機制,建立起由軍隊、情報部門和總統辦公室組成的不透明的權力機器,讓民主派越來越感到失望。突然的人事變動和意外的决策成了他的一個執政風格,與俄共和民族右翼勢力占多數的議會發生衝突也成了俄羅斯政壇的家常便飯。(德國之聲網)

3、爭議難平:破舊雖有方,立新却乏術
  葉利欽結束了蘇聯帝國,這在一些人看來是大功,另一些人則認爲是大罪。不妨用一種中性的眼光看,不談“姓資姓社”,只說葉利欽在瓦解了一種體制而建立一套新體制的過程中,究竟取得了多大成功。在他的政敵看來,葉利欽最糟糕的一點是能破舊而不能立新,而他的擁護者則認爲他在立新上成就巨大。可見葉利欽在立新上做得如何是評價他的關鍵。至于姓“社”姓“資”,至少在大部分俄羅斯人看來幷不重要。(黑龍江東北新聞網)

  中國著名學者秦輝認爲:“葉利欽時代是個有成有敗的時代,對葉氏個人而言,是失敗大于成功,但對于俄羅斯的轉軌而言,則成功大于失敗。”從體制轉軌的角度看,葉利欽時代的特點是“破舊”有力而“立新”無術。俄國經濟一直沒有走上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軌道。政治上沒有建成完善的民主法治秩序,以最終完成向民主的過渡。但是,葉利欽最爲成功的是使俄羅斯成功應對了蘇聯解體後的帝國後遺症,使俄羅斯避免了內亂。(北京《中國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