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功過蓋棺難論定 俄羅斯告別葉利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5 09:04:40  



三、鐵腕推進改革 爲新俄羅斯鋪路奠基

1、創設民主:奠定新俄羅斯政治基礎
  民主政治,市場經濟,新聞自由。葉利欽在花費8年心血、衝垮了蘇聯時期傳統的政治與經濟體制模式,鍛造了一個無法更改的新俄羅斯。和彼得大帝、列寧、斯大林一樣,葉利欽也堪稱是俄羅斯新一段歷史的開創者。葉利欽這樣評價自己,“我已經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務。俄羅斯將永遠不會再回到過去,俄羅斯將永遠向前邁進。”俄羅斯《消息報》說,“葉利欽在一個從不知民主爲何物的國家創立了民主制度”。如今,俄羅斯業已形成的民主框架已爲各政黨和多數民衆所接受,民主的進程早已不可逆轉。 
 
  然而,人們在一個强力總統的背後,也看到了反復無常的中世紀暴君的身影。這使得新的政治體制有著嚴重的局限性:首先,俄總統權力過大,在很多方面實行“總統集權制”,不少重大政策由葉利欽個人作出,往往帶有總統獨裁的性質。葉利欽在8年裏用了7個總理、9個財長、6個內務部長和3個外交部長。這在俄羅斯政治史上空前絕後。此外,俄政黨政治尚不成熟,政黨過多,1999年12月議會選舉獲准登記的黨派竟多達26個。(北京新華網)

2、休克療法:激進改革引發經濟危機
  當葉利欽去世時,俄羅斯人對此反應冷淡。斯大林接掌國家時,俄國是農業國家,當他死亡時,俄國已經是核子工業大國。葉利欽執政時俄國是世界超級强國,到他下臺時,俄國已經淪爲二、三流國家,而且蘇聯就是在他手中解體。俄國歷史學家安德烈耶夫認爲,這正是一般俄國人對葉利欽最無法諒解的原因。(北京人民網)

  葉利欽受到的批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蘇聯的解體,葉利欽起到了核心和主導作用。但是,蘇聯解體讓俄羅斯永久地失去了烏克蘭這個重要的經濟、地緣中心,葉利欽爲此備受國民批評。近幾年,俄烏關係的惡化,逐漸預示著俄羅斯將會長期面臨烏克蘭問題。

  其二,葉利欽采用了年僅35歲的蓋達爾的“休克療法”,試圖在一個缺乏市場化運作經驗的國家進行疾風暴雨般的改造,其初衷是以短期的經濟下降爲代價,換得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因爲措施過于急功近利,結果拔苗助長,差點讓俄羅斯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GDP幾乎减少了一半,國有資産大量流失,至今俄羅斯的經濟還沒有取得真正的起飛。葉利欽的經濟改革,造成了一代人的貧困,也給俄羅斯留下了引發政局動蕩的金融寡頭。而與蘇聯鼎盛時期相比,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江河日下。(北京中國網)

  面對俄羅斯經濟的蕭條,葉利欽帶著遺憾走出了克林姆林宮,他是唯一請求人民“原諒”的領導人。1999年,葉利欽曾以總統身份作了最後一次告別演說,承認:“我曾經希望通過一次跳躍就能徹底擺脫停滯、專制時代而走向繁榮、文明的將來,而這一跳躍沒有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是過于天真幼稚了,實際上問題要複雜得多。”(上海《解放日報》)

3、外交路綫:擺脫西方實行自主外交
  蘇聯解體使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葉利欽一直以親西方的面孔出現。他宣傳西方的民主價值觀念,主張實行西方式的政治經濟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爲樣板的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在許多重大的歷史關頭,如在前蘇聯時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羅斯“十月事件”中,葉利欽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幫助。(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在獨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葉利欽采取了一邊倒的親西方政策。他先後出訪了美、英、德、法、意、加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然而,這種親西方的外交幷未達到他預想的結果。而且隨著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上升,不滿增加。葉利欽開始向獨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轉變,從“一邊倒”轉向同時重視東方和西方的“雙頭鷹”外交格局,調整的核心是維護俄羅斯的民族利益,爲國內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恢復和鞏固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北京中新網)

  葉利欽執政的8年是中蘇建交50年來兩國關係的“蜜月期”,最大的特點是,雙方特別注意排除意識形態的影響,在處理兩國關係中體現了真正的平等。與此同時,中俄的携手,也使美國人妄圖建立“一極世界”的美夢化爲泡影。(北京《中國新聞周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