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五十年積弊亟待清理 戶籍改革正在破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5 08:54:46  



一、戶籍制度阻礙社會和諧 二元制格局亟待打破

1、二元戶籍弊端已顯 嚴重扭曲中國社會
  自195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後,中國形成了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二元結構”的戶籍管理體制。但在今天的中國,僵化死板的戶籍制度早已不合時宜,而且日益成爲阻礙實現社會和諧的一大障礙,戶籍管理制度至少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農村戶口的二元化分割管理;二是遷徙不自由;三是戶籍和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權利挂鈎,被人爲付予了太多的“附加值”。(北京《中國青年報》)

  現行戶籍制度是爲了配合當時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而推出的,其最大初衷是認爲生産是爲了滿足人民的需求,而非追求利潤。在計劃經濟模式下,政府不僅要抓生産,還要包分配。因此,在制定生産計劃之前,政府得搞清楚人民的需求,以免出現生産過剩。

  囿于物資短缺之苦,政府只能爲城市居民提供食物、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而讓農民自生自滅。中國是傳統農業社會,一般認爲農民能够自給自足。因此,戶籍制度以往總是嚴格限制農村人遷入城市,防止城市人口膨脹,以達到减輕政府負擔的目的。(香港中評社)

  有資料透露,在農村由于幾十年一貫制的二元制戶籍模式,帶來了社會保障的全面喪失。土地的性質决定了男勞力的照耀;培養子女費用的低廉,“多子多福”觀念得以通行,中國農村爲此多生了一億多人口。另一方面,二元戶籍制把市場人爲地分割成兩個部分,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由于實行兩類不同的戶口管理體制,嚴重地阻礙了市場由農村向城市的自由傳遞,城市和農村兩個市場按照不同規律運行,農民缺乏足够的消費能力,農村市場難以啓動。(北京《法制日報》)

2、農民淪爲二等公民 社會對立愈益激化
  這種狀况對農民工而言尤其不公。戶籍制度生硬地把農村人口控制在城市體制之外,城市籍此建立了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福利制度,以及保障城市勞動力全面就業的就業制度。衆多的制度差异,使中國農民一出生就處在了二等公民的境地。(北京人民網) 

  自80年代初以來,中國數量龐大的農民告別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進城務工。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不管在城裏居住了多久,甚至不管孩子是不是在城裏出生長大,農民工的身份依然是農村人。所以,農民工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權力和社會福利,說白了,他們不過是廉價勞動力,爲城市的繁榮昌盛做嫁衣、但却不能享受經濟的成果。(法國《世界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春光指出,對農民工的歧視不消除,各種社會問題就會繼續“發炎流膿”。“許多農民工在城市裏打工生活了20多年,如今地沒了,怎麽種地也忘了。如果他們安身立命了多年的城市還是不願接受他們,他們該何去何從?”(香港中評社)

3、九成民衆支持改革 戶籍破冰時機已届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有11168人參加的調查顯示,91.7%的人認爲戶籍改革“太有必要了”。而不久前《半月談》雜志透露,由國務院14個部門組成的6個調研組,去年分赴全國12個省市進行綜合調研後認爲,當前進一步深化戶籍改革,已經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時機基本成熟。一邊是國務院調研組認爲深化戶籍改革“時機基本成熟”,一邊是民意高調呼籲戶籍改革“太有必要”,足見戶籍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廣州《羊城晚報》)

  而且,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政府改革戶籍制度的力度總體上在不斷增强。隨著身份證管理制度的升級,電腦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戶口消亡的技術條件也已具備。廢除戶口,拆除社會發展中一切歧視人、限制人的藩籬,已經成爲歷史的必然。(北京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