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五十年積弊亟待清理 戶籍改革正在破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5 08:54:46  



四、戶籍改革引發重重顧慮 全部放開宜緩不宜急

1、考驗城市公共資源 戶籍改革不能冒進
  鄭州市戶籍制度改革在全國大中城市中起步幷不算最早,但徹底性却是引人注目的。2001年11月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文件,規定從當天起,親屬投靠、新生兒入戶、購房入戶、工作入戶等7種情况可以辦理鄭州市區戶口。(北京中國網)

  “這是對鄭州市區戶口前所未有的放寬。這個政策出臺的背後,是鄭州做大的雄心。”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永蘇分析。但是,原本想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戶籍新政”,給城市公共資源帶來的壓力或許是鄭州市政府所始料未及的。 

  2001年11月,時任鄭州市長陳義初在回答公衆對“外地人大量擠到鄭州,會不會影響市民生活”的疑慮時,曾充滿自信地表示不會。“他們一樣會享受到鄭州市民應該享受的待遇,比如子女入學、徵兵、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但是到了戶口放開後的第三年,現任市長王文超不得不面臨戶籍新政帶來的種種壓力。即使走在鄭州的街頭,也能感受到這個城市在人口激增下的吃力:交通越來越堵,公交車越來越擠。尤其是趕在新學期入學的孩子們,他們發現一個小教室裏要裝下近90個同學,每一個人所擁有的活動空間只能前後相距不到20厘米的座位,老師要對著麥克風才能讓每個孩子都能聽到講課。……城市化進程中公共資源短缺的壓力,正在成爲鄭州眼下這場戶籍新政的難以回避的難題。(河南大河網)

  公共資源壓力下的鄭州戶籍政策緊縮現象,在全國各地加快城市化進程、放開戶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河南省社科院的研究員劉道興認爲,“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化?如何協調城市化的速度與質量固然是今天鄭州面臨的困境,同時也是城市化浪潮下其他城市明天將遇到的問題。從這個層面上說,鄭州現象具有典型意義。”在他看來,鄭州城市化進程顯然違背了城市發展規律,起到了拔苗助長的效果。(廣州《南方都市報》)

  現在的情况是,因爲農民工進城掙錢的部門,比如銀行、商業部門、勞動部門等,都默不作聲;而教育、房管、公安等用錢單位,就會說農民工進城壓力太大。“其實國家和政府應該把掙錢單位和用錢單位統籌算個賬,讓掙錢的交給用錢的,就不存在衝擊了。”(北京CCTV網)

2、戶籍改革牽動全局 配套措施必須跟上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戶口遷移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各方面的社會管理體制問題。如果不從背後的這些制度逐個改起,却希望通過戶口管理制度改革來解决所有問題,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北京《人民日報》)

  中國目前一些地方的戶籍制度改革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原因是什麽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系王太元教授認爲,戶籍制度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到城市建設、交通、就業、教育等各個部門,戶籍制度的改革也必然會給城市帶來各方面的壓力。他說,“目前的這個改革,僅用戶籍改革來概括是不恰當的,它實際上是對計劃經濟的社會管理體制的整體變革”。(長沙星辰在綫網)

  那麽,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更爲穩妥、深入地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呢?王太元教授說,戶籍改革是城鄉間一次利益和資源的重新分配,也是部門之間的一次權力重組,配套改革必須先行。“只有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一視同仁,不分地區、不分戶口性質,才能真正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各方面的配套措施跟上了,戶籍制度的改革才能深入下去。”(北京《中國青年報》)

3、兩重關卡如未突破 戶籍改革難竟全功
  真正要實現戶籍改革目標,至少還要邁過兩道難關:第一道難關是憲政體制關。根據中國憲法性法律《選舉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和縣以上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的名額,按照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四倍于鎮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原則分配。這也就是說,每四個農村人口所能選舉的代表份額只相當一個城市人口的代表份額,這種城鄉人口在政治權利上嚴重的失衡,是當前中國最不合理的制度之一。如果改革戶籍制度,勢必要實行城鄉合一體制,這就涉及到整個代表名額分配辦法的根本改革。而選舉制度是國家的基本制度,要修改必須經過嚴格的程序,同時會對國家整個政治架構——如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組成人員——産生深刻的影響。

  第二道難關是土地權利關。在現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下,中國的土地所有權也實行國有和農村集體所有兩種制度。在具體的權利機制上,兩種土地所有權制度的權益分配、價格機制、權利轉移機制、資源保護機制等內容都有天壤之別。如果統一城鄉戶籍制度,必然涉及如何界定土地所有權的問題。比如,原來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權歸哪些人所有?城鎮居民是否有權去農村耕種?國家如何將原有的土地所有權二元機制化解爲單一的機制或者其他更合理的機制?這些問題,牽一發而動全局,但如果改革戶籍制度,這些問題又是必須解决的。(廣州《南方日報》)


  總之,中國的現行戶籍制度導致農民工歧視,顯然已經成爲社會不公的始作俑者,早就應該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社會不公影響著社會和諧;要貫徹落實胡錦濤的構築“和諧社會”理念,就必須使公平回歸社會。需要提及的是,公衆之所以强烈要求徹底的戶籍改革,當然不是僅僅爲了追求一張城市戶口,其潜在的隱喻是呼喚實際意義上的權利平等。因此,儘管當前一些省市在戶籍改革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爲什麽贏取喝彩聲少,正因爲外來人員儘管便利進入城市,但幷沒有享受到與城市市民一樣的待遇。一言以蔽之,徹底的戶籍改革是大勢所趨,擠牙膏式的改革達不到公衆的心理預期。在中央一盤棋的前提下,我們更願意看到戶籍改革更有力度,步子邁得更大一點,幷且名至實歸,讓農村戶口居民和城市戶口居民沐浴到一樣的陽光。(湖南紅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