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恢復高考三十年 除弊療疾教改牽動萬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9 10:56:06  



一、一考能否定終生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1、萬千學子負笈趕考 高考“一卷試天下”已打破
  6月7日,被稱爲“中國第一考”的高考拉開帷幕。今年是中國恢復高考後的第30個年頭,全國報名考生突破1000萬人,計劃招生567萬人,均創歷史新高。據瞭解,由於部分考試科目設置不同,全國大部分省市區8日結束高考,上海9日結束,江蘇、廣東10日結束。(北京CCTV網)

  據悉,中國自2003年起開始在高考中嘗試分省命題。分省命題是國家根據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需求決定的,一方面是爲了體現不同地區的教育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降低全國使用一張試卷的考試風險。中國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說:“可以說,中國高考正在逐漸打破‘一卷試天下’的局面,體現著中國教育評價體系在多元化發展中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努力。”(上海東方網)

  中國的高考制度自誕生至今,一直伴隨著爭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高校單獨招生,出現過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吳晗等文史方面特優生的佳話。從1952年起,全國統一高考成爲大學招生考試的主要形式。1977年恢復高考後,這項考試被賦予知識改變命運的重大意義。近年來由於高考生基本爲獨生子女,這項“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更是“牽一發而動千鈞”。(北京中新網) 

2、高考向以殘酷聞名 考生承受激烈競爭壓力
  說到中國的高考,很多外國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殘酷”,因爲這樣激烈的競爭他們過去沒見過。韓國慶熙大學中國工商管理科主任教授姜栽植深有感觸地說:“我在中國看過高考,簡直就像一場‘戰爭’。”美聯社6月7日挑了個極端負面的例子,描繪中國考生在高考前承受的巨大壓力,標題觸目驚心:《自殺:中國學生的壓力標誌》。

  而據美國教育部官員介紹,美國沒有統一的高考,僅有一項全國統一的水平測試SAT,這項考試在上中學時就可以參加,而且一年可以考7次,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一次成績寄送大學。在美國的SAT考場上,看不到像中國那樣硝煙彌漫的緊張氣氛。一位定居美國休士頓的華裔母親稱,她的女兒參加SAT考試時,怎麽報名,怎麽準備,甚至她哪天參加了考試,“我這個做母親的根本就不知道”!(北京《環球時報》)

3、高校擴招利弊紛爭 高考已難改變考生命運
  據教育部統計,在恢復高考的30年間,中國大中專學校總共錄取了3600萬人,爲中國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衆多中國年輕人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北京新華網)

  1999年,中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大招生數量。2006年,高校錄取率已經從1977年的4.7%提高到56.85%,教育部部長周濟認爲,高校擴招使中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大衆化發展階段。相比恢復高考之初,如今中國適齡青年上大學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巨大的高考競爭壓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舒緩。但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壓力卻隨著高校擴招日益凸顯,他們也逐漸失去了“天之驕子”的光環。據統計,2005年中國高校畢業生340萬人,2006年增至413萬,200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00萬左右。2005年,離校時未就業的畢業生達120萬。(河南中原新聞網)

  通過讀書改變個人命運仍然是當前中國農村孩子讀書的主要目的。大學擴招之後,農村孩子上大學的道路似乎寬廣了許多。但是,許多農村的孩子合全家之力,曆盡磨難,在他們終於大學畢業之際,卻不得不面臨最致命的就業的失敗。這會進一步助長“讀書無用論”,許多農村孩子將選擇不進學校,直接進入勞動市場。這對於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提升無異是一大打擊。(香港中評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