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藍藻捲土重來 太湖“生態癌症”敲響警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30 01:24:50  


 
三、太湖藍藻何時休 環保形勢愈益嚴峻

1、治理不及污染快 太湖邊仍有化工廠排污
  自去年5月太湖暴發藍藻危機後,從中央到地方,頂尖級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從理論上講,太湖的治理不乏方略。從資金方面看,國家對太湖治理一期總投資110億元,即將進行的二期治理,工程預算1000億元。遺憾的是,方法和策略有了,錢也到位了,可是,今年太湖提前暴發藍藻,這實在令人費解。(北京中新網)

  問題在哪里?是藍藻過于頑劣,根本沒法治理?可是,當年頻頻遭遇藍藻之害的雲南洱海,在當地環保部門及其他部門的努力下,爲什麽就治理得井井有條:“總體水質已連續3年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水體透明度達3米-5米的洱海”,這是2007年6月28日新華社對洱海的描述。洱海的治理結果告訴人們,藍藻幷不難纏,關鍵還在于政府主管部門是不是真正花了心思去治。(廣東《羊城晚報》)

  據說,國家環保總局和江蘇省環保局對太湖沿岸的污染企業加大了整治力度。然而,記者在太湖沿岸的一些地方回訪調查發現,在離太湖較遠的鄉鎮,一些化工廠仍在生産,仍在排污。不僅如此,就在太湖邊上,有一些遭關閉的企業,仍然白天停産晚上偷偷地開工,大肆排污。都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是,一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偏偏“沒有心”、“沒盡心”。地方經濟要發展,稅收要增加,GDP要增長……基于這些想法,藍藻再次大面積襲擊太湖了。(北京《中國保險報》)

2、不是天灾是人禍 水體富營養化乃是主因
  4月14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長林澤新在重慶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態迅速引起各方關注。他表示,今年藍藻肯定會再次襲擊太湖。幷稱太湖目前水質處于劣五類,水質營養狀態爲中度富營養化,水體已成“藻型生境條件”。(北京《人民日報海外版》)

  有人說藍藻暴發是一種“天灾”,有人說是一種“人禍”,還有人說這是一種“天灾+人禍”。姜文來認爲,這次事件完全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的“人禍”行爲。如果我們沒有排放大量污染物到水體之中,即使外界條件都具備,也不會産生藍藻這種大暴發現象。所以,更大程度上來講,是一種人禍。如果非得有一個形象概念的話,那麽人禍部分至少應該占80%,天灾部分占20%。(浙江在綫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姜文來博士認爲,從現在太湖情况來看,大部分污染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一些生活污水沒有經過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二是工業污染、工業排放。工業排放的過程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特別是過去污水處理時,我們只關注水中污染物BOD、COD指標,對于氮、磷的消减關注不足,基本上處于沒有消减的狀態。第三個污染源主要是農業面源物,就是農業生産過程中所導致的一些污染物。比如化肥,一些化肥的利用率不高,通過降水或其他方式流到江河湖海之中;還有鶏、鴨、鵝等比較大型的養殖場,養殖污水沒有妥善處理。(北京資源網)

  “究竟是天灾還是人禍?”有關藍藻的爭執愈演愈烈。爭論中,至少有一點得到專家的一致同意:既然水體富營養化這個內因已經存在,那麽有相應的氣候條件時藍藻遲早會大面積暴發,不管是在哪一年。(北京《中國青年報》)

3、太湖治污持久戰 短期內杜絕藍藻不可能
  藍藻來勢汹汹,一年勝過一年,僅在去年,5月29日,無錫太湖藍藻全面暴發;6月11日,安徽巢湖藍藻暴發;6月24日,雲南滇池藍藻暴發;7月11日,20年未曾出現大規模藍藻污染的武漢東湖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局;7月16日,長春新立城水庫藍藻暴發,凸顯了中國的環保危機已經相當嚴重。(北京《中國青年報》)

  而據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字顯示,國內有海河、遼河等七大水系,其中60%的水質受到了污染。總體來看,國內被污染的湖庫曾經達到72%。姜文來表示,這些污染爲國內水庫、湖泊埋下一顆“定時炸彈”,發生藍藻、赤潮的隱患的係數已經很高。(北京資源網)

  但是,宜興市環境監察局副局長孫列鋒認爲,把太湖完全封起來不進水,殺滅這些藍藻富養菌也要至少30年。環保部門對藍藻確實沒什麽好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監管,减少污染源排放。其餘一點辦法也沒有,指望太湖藍藻在短期內杜絕是不可能的。(北京《經濟觀察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