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峽水庫大考 長江流域安然入汛
1、攔截特大洪峰 三峽水庫迎來“正名”機會
在投資超過1800億的三峽工程竣工7年之後,一場規模遠不及1998年的洪水再次驚動整個長江流域。有學者指出,與1998年相比,已完成三期工程的三峽水庫工程今年將在減輕上游洪水壓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年來,圍繞修建三峽大壩的爭議一直沒有間斷,今年的大洪水給了峽大壩一次很好的“正名”機會。(山東島都市報》)
中國官方投入巨資建設三峽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發電和通航。但包括一些專家在內的國內外人士歷來對三峽工程多有批評。批評者的主要理由包括:三峽工程破壞長江生態系統,可能引發地質災害;工程損毀文物,迫使大批民眾移民,違反人權;庫區環境保護問題多多;大壩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威脅下游千百萬人安全等等。
不過,三峽工程在今年防洪中的巨大作用可能會減輕人們對它的指責。受近日連續強降雨影響,長江上游的岷沱江、嘉陵江等河流來水持續快速增加,各主要支流普遍出現大洪水,三峽入庫流量猛增。(新加坡《聯合早報》)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攔截,這麼巨大的洪水流量必然給長江中下游造成嚴重洪災。三峽大壩去年完成了蓄水至175公尺的最終水位測試。水利專家認為,三峽水庫對長江上游洪水進行調控,可使大壩下游的荊江河段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若遭遇百年一遇以上乃至千年一遇的洪水,控制大壩下游枝城站流量不大於每秒8萬立方米,配合分蓄洪區的運用,將能夠保證荊江河段行洪安全,避免南北兩岸幹堤潰決發生毀滅性災害。(香港中評網)
2、洪災化於無形 三峽工程防洪作用理想
7月28日,長江上游幹流出現今年以來第二大洪峰。長江再次告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繼續加大。這距7月20號長江第一輪洪峰來襲,僅隔八天。當時洪峰抵達三峽大壩,最大流量達到了每秒7萬立方米。
按照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調度令,三峽大壩打開了9個洩洪深孔,以每秒4萬立方米的流量向下游洩洪。這一進一出,三峽大壩就吸納掉了近一半洪峰,相當於截斷了5條黃河每秒的單位流量,大大減輕了長江下游的防洪壓力。(上海新民網)
在這次攔蓄洪峰的過程中,三峽水庫的水位從146米上漲到158.83米,共攔蓄洪水70多億立方米。按照水利學界界定的洪水標準,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為723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為837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為98800立方米每秒,萬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為113000立方米/秒。這樣看來,按照防千年一遇洪水標準建造的三峽大壩,應付今年這場洪水應該游刃有餘。(上海東方網)
“這次千里荊江能安全無恙,確實是因為三峽工程發揮了理想的防洪作用。”作為三峽工程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潘家錚說,“其實,三峽水庫是按照應對更大洪水考慮的。上游即使發生了10萬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歷史大洪水,三峽也能確保下游安全。這次只是牛刀小試,從容應對。”(北京《科學時報》)
3、作用不可高估 長江防洪體系尚有缺陷
1998年洪水之後,時任水利部部長的汪恕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國家真的開始痛定思痛。”在隨後的12年裡,360億元人民幣修建長江的主幹堤壩。現在已經按照規劃標準修建三千餘公里的幹流堤防。
“但在支流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最近洪水導致一系列支流堤防的潰垮,就在於地方政府負責的堤防不合格,這源於地方的經濟能力和防洪意識都有問題。水利工程不創造GDP,不到極度緊張,地方就不會投入資金人力修整,能拖就拖。”翁立達說,“還有些分洪區都住的有人,比如荊江分洪區中還住著五十餘萬人。所以,就整體的流域防汛體系而言,現在仍然有差距,還有完善的空間。”(廣東《南方周末》)
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魏山忠則提醒,目前是7月中旬,而7月中下旬到9月份都還是長江的主汛期,現在還無法判斷未來會不會發展成1998年或者1954年式的大洪水。三峽的“考試”,長江治理的“考試”,還未到結束之時。(上海解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