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蔡勝佳:大陸應與南台灣農村多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0:22:01  


蔡勝佳理事長接受專訪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不久前第七次訪問台灣,期間在台灣的農業重鎮台南縣專訪了前台南縣農會總幹事、前親民黨籍“立法委員”、現擔任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及台灣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蔡勝佳博士。蔡勝佳博士就台灣農業發展的經驗、兩岸的農業交流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一行包括中評社常務副董事長、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副總編輯羅祥喜,台南特派員趙家麟等。《中國評論》月刊五月號以《台灣的農業經驗與兩岸農業交流──訪台灣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勝佳》為題登出了專訪文章。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的農業交流每個階段碰到的問題不一樣

  記者:您長期關注和從事兩岸農業交流,怎麼看現在兩岸農業交流狀況?

  蔡勝佳:兩岸的農業交流,每個階段碰到的問題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是慢慢的不斷在轉型。比如說,台灣的農業去大陸,也明顯在轉型。台灣出口到大陸的農產品,主要是幾種水果。事實上,台灣水果的生產成本比同樣緯度的海南島、廣東都貴。台灣人到這些地方種台灣品種的水果,雖然品質沒有辦法跟台灣的水果比,但生產成本不到台灣的一半,大陸的陸運交通也比台灣的海運空運便宜;加上台灣對大陸出口的量相當有限,以及台灣水果的銷路打開之後,都被海南島、廣東種的台灣水果所取代。所以,台灣的水果商到大陸去做水果生意,到目前為止賺到錢的很有限,這些水果商只好重新調整步伐。

  調整步代的方式之一是,積極希望政府同意有計劃有組織輔導農民集團投資。以前去大陸都是單打獨鬥,以致品質不整齊,會破壞台灣水果的形象;現在台灣已經慢慢轉型變成精緻農業、精緻水果了,因此,假使有計劃地用農民組織過去大陸,在幾個特定地點──不一定甚麼台灣農民創業園區,從事規模化生產,並把配銷系統建立起來,才有前途。這是有關水果的部分。

  記者:台灣的農業這麼發達,為甚麼那麼擔心大陸農產品的進口?

  蔡勝佳:因為大陸的勞工、土地、租金等的價格非常低,像稻米、金針、洋姑等的生產成本,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他農產品也大概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因此,如果跟台灣差不多同一緯度的廣東、福建、海南的農產品進口到台灣,台灣相關產品根本無法與其競爭。所以,這也是台灣農業界,尤其是農民最忌諱的,而反對黨也知道農民最怕這個,所以抓住這個議題猛打。

  記者:大陸政府已宣示不會要求台灣進口有競爭性的大陸農產品……

  蔡勝佳:我們去大陸訪問時,也有跟大陸的領導人反映說,台灣的農產品市場很小,比上海農產品市場還小,台灣農產品市場對大陸來說,沒有實質的意義。台灣對大陸農產品需求量大的,有木材、中藥材,以及工業用農產品,如大豆、棉花、玉米等,這些台灣沒有出產的農產品,台灣政府不會禁止,台灣也不會有人反對,會讓這些產品進口自然增加;台灣禁止的是對台灣有競爭性的大陸農產品,如稻米,芒果等。也就是說,台灣目前農民最賴以生存的幾樣農產品不要進口,不要要求台灣開放,並在兩岸簽ECFA的時候把它講清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