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重兵狙擊物價上漲 推升物價有五大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7 14:22:43  


 
  ■ 應對措施

  ●南方省區和有關蔬菜主產區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產,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給予必要的支持。

  ●有關部門要繼續把握好中央儲備糧、油、糖投放和輪換的節奏、力度,保障市場供應。

  ●各地區要進一步規範和降低集貿市場攤位費和超市進場費。

  ●從12月1日起,全國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從12月1日起,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遭遇“最嚴調控” 房價漲幅回落

  房地產,作為上關國計、下關民生的關鍵產業,在今年成為政策調控的重點領域。對比今年調控之初至11月的商品住宅整體成交數據,可以看出,房價雖仍在上漲,但漲幅已開始回落。

  “結構性”調整

  今年,北京房價一直處於有漲有跌的浮動過程中,不過這些都被專業人士冠以“結構性”的前綴。

  今年的調控從4月底開始。

  據亞豪機構提供的數據,在北京今年3月開盤的38個項目整體實際成交均價達到了24287元/平方米。今年4月,成交均價為22493元/平方米,在調控後一個月,5月成交均價下滑至18561元/平方米。這主要是,開發商在調控後的供應結構出現變化。亞豪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結構性的下滑,因為城區價格較高的房源成交量占比有所下降,而郊區縣價格較低的房源成交量占比相應抬升,從而拉低了整體均價。

  這種供應格局一直延續,進入傳統旺季9月,從價格水平來看,當月開盤的34個項目,整體開盤均價為21086元/平米,與前幾個月相比,又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比新政後的數月,開盤價格均維持在23000元/平米以上有所回調。但這依舊是由於調控下,很多符合剛性需求的郊區低價盤相對加速入市,而高端盤銷售緩慢造成的結構性下調。

  剛剛結束的11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735元/平米,環比上漲了8.2%。透過數據不難看出,10個超過3萬元以上的樓盤入市再度拉升了成交均價。對比調控一頭一尾的成交均價數據,整體房價的變化,在結構性的釋義下,變化並不明顯。

  “國N條”下的房價

  伴隨調控政策的房價漲跌多年來一直在延續,有路徑可循。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從2003年開始,房地產業遇到了多輪政策調控,房價總體趨勢在2007年和2009年都出現高點,而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大勢的影響之後,房地產遇到了政策轉向,價格在2009年上漲。

  據記者了解,房地產調控從2003年業內耳熟能詳的121號文件就已經拉開序幕。當年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意圖是通過調控把住信貸、土地兩個閘門,以降低房價。

  到了2005年,房價上漲成為了“兩會”熱門話題之一。一個月之後,“國八條”祭出。到2006年初,房價繼續一路上漲。“國八條”出台的一周年,2006年5月17日,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出台——這部“國六條”延續“國八條”的調控思想,但偏重於“結構調整”。此後,國土、金融、稅收、建設等九部委的“國15條細則”等多個文件陸續出台。

  在房地產調控措施及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房價漲幅在2008年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2008年年初,貨幣政策從“適度從緊”改為“從緊”。受內外環境的影響,房地產投資迅速減少,房地產市場進入觀望狀態,成交量日減,房價也有所下降。

  2008年下半年,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擴大,貸款利率和準備金率“雙率”齊降,貨幣政策再度從“從緊”向“適度寬鬆”轉變。2009年,中國樓市迅速地走出低迷,房價持續攀高。

  2009年年底,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四條”出台,各部委陸續出台調控細節,力求穩定房價。

  2010年4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簡稱“國十條”),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

  專家觀點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不能單以“房價”論調控

  很多購房人都表示,調控政策密集出台,自己感覺到房價並沒有降多少。其實,房價並不能當成調控的唯一評判指標,比如調控後的成交量一直在下降,土地市場趨於理性,供應模式、結構等都是評價調控的指標。調控後,開發商也很清楚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同企業都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單從房價來看,我們一般說的都是成交均價,但是房地產的地域性很強,又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和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的表現都是不同的。今年,通州地區之前透支的漲幅回落,而一些新開盤區域如房山、大興等等低價開盤入市也是調控效果。

  年底,一些城市的限購政策將到期,這是今年調控政策組合拳的其中一個,但是應該說是一個臨時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這樣的政策對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影響有,但有限。在這些全國性城市,有很多購買力十足的人,有全款支付的能力。此外,這種政策還擠出了很多本沒有剛性需求,但是面對政策有些恐慌的購房人,害怕在更多的政策叠加下,以後買不了房,加緊入市。我個人認為,限購這樣的政策在北京還會延續。

  房地產行業的情況相較於其他行業更為複雜,在目前通脹預期的局面下,調控難度顯得更大。房產被很多老百姓認為是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產品,這一點在現實中無法否認。這也是調控下,有些城市依舊量價齊升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通脹預期下,把資金投向房產,這使得房產保值的投資屬性明顯。

  購房者說等不了了

  朱小姐從畢業起就開始在北京工作、生活,至今已有7年。今年7月,朱小姐在南三環買了一套房子。

  新京報:為什麼在今年這個調控年買房子,怎麼下決心出手買房的?

  朱小姐:因為是剛性需求啊。來北京這麼多年一直租房子,2008年年底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房價有下降的趨勢,2009年年初我們就開始看房子,但是總是期待再等等、再降降,一直就沒下決心,之後又一路漲起來了。當初看的有些房子賣1.8萬元,現在都3萬多了。但是因為我們要結婚,所以今年8月咬牙買了一套。

  新京報:有了房子後,你的生活有什麼變化了嗎?

  朱小姐:工作7年,現在相當於一貧如洗了,沒有存款,為了交首付還借了點錢。我們的月供8000塊錢,雖然是兩個人,但是負擔也挺重的,不可能說一方不工作。不過有個房子,感覺安定點。

  新京報:調控年買房子,不怕房價下跌嗎?

  朱小姐:買房的時候2.4萬一平米,覺得雖然是城南,但是三環地帶再降也有底線,我們當時合計了,因為是自住,降到2萬左右一平米也能接受,但是再低情感上就很難忍受了。

  今年調控年,這個小區後期開盤價格低於年初的一期開盤,也有業主鬧事。每平米降了2000多,雖然產品不大一樣,但是還是降了點。不過我們自住,就不考慮這麼多了,至少通貨膨脹預期下保值了,不然以後更買不起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