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圖為2024年10月30日,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歷史主動和堅強決心,是新時代新征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是指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牢牢把握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大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一、深刻認識進一步全面深化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改革的重大意義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工業化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現代化的進度和程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工業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的獨特優勢更加凸顯,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位居世界首位,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企業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支撐。新時代新征程上,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要深刻認識進一步全面深化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改革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的根本保障。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仍然要靠改革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要把黨中央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抓緊抓實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改革,通過改革激發各方面創業創新創造動力與活力,在深化改革中開辟廣闊前景。
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2023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達39.91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1.7%。與此同時,我國工業發展正處在爬坡過坎、由大變強的重要關口,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高質量產品供給、產業基礎能力等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依然較多。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注重從體制機制上解決這些問題,推進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工業和信息化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夯實實體經濟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