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拿大華人建築師的中國情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2 09:39:59  


何亞雄近影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何亞雄,這位早已移居加拿大的華人建築師對中國傳統建築,尤其是對中國庭院式建築有著一份執著的眷念和熱愛。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行走在中國大地,在那些正在消逝的承載著厚重歷史文脈的古建築中尋找著創作的靈感。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建築歷來是民族文化的最重要載體之一。中國建築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院落的文化。院落,或者庭院,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的空間,而且是家的核心部分。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我們最真實純樸的情感與記憶。巷、道、瓦、檐、廊等這些元素,形成傳統院落獨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形成了我們獨特的院落空間氛圍。中國人幾千年來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懷,這決定了我們對自己栖身的建築有著自己獨特的文明特征,院落將這一特征表達得淋漓盡致。”何亞雄說起中國院落滔滔不絕,“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中國傳統建築設計是將人、建築、自然環境視為一個整體,這種設計理念非常先進,即使放在全球化的今天同樣值得推崇。”

  如果沒有提前了解,很難相信這位酷愛高爾夫運動,外表時尚的建築師,對中國傳統建築有著如此深邃的理解。也很難相信,廣州清華坊、北京優山美地、青城山上善栖、成都中國會館……這一座座近十年來聲名遠播的飽含著中國精神的院落式建築就出自他的手筆。

  如何傳承中國建築的精髓

  說到對中國傳統建築的傳承,他認為需要“得其神而變其形”。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築工藝技術都得到飛速的發展和提升,建築新材料推陳出新,建築師必須與時俱進,中式建築必須要與最新的建築技術、最新的建築材料接軌,才能真正更好地傳承中國建築的精髓。

  他以他最新的作品“成都中國會館”為例,他最初的想法是想把過去的四合院用一種更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建造西南最大的四合院建築群落。比如老四合院中堂屋的位置仍然是我們的會客廳。在空間感受和空間序列上,都基本上遵循過去的傳統,但內部房間的組織就完全不同了。從規劃上講,街道都很直,井字形的,這是借鑒了過去傳統的規劃手法。另外,在規劃上有意忽略所謂的景觀節點,因為這裡的街道和穿插其間的河道從景觀上講已經非常豐富。相比而言,更對空間尺度的考量更仔細,什麼樣的寬度,人們的感受最舒適,這些方面是關注的重點。比如道路的寬度,建築的間距,都有非常細致的設計。

  “中國會館”在新工藝、新材料的運用上也對傳統的中式建築有了大幅度的超越,比如外牆傳統的貼磚工藝全部改為鋼構幹掛,這樣增強了牆體節能保溫作用,而視覺效果也更凸顯;屋頂沒有選擇傳統的青瓦,而是選擇了合金瓦,這種金屬材料更能彰顯傳統民居的坡屋頂的神韵。至於院落的中式回廊,更是大幅採用保溫玻璃,既能完美展現院落內景觀,又可規避傳統回廊無法防暑保溫的缺點。

  應該重拾中國建築傳統

  事實上,十多年來何亞雄一直在尋找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契合點。對於中國城市化過程中建築風格的普遍西化,何亞雄認為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他不反對將西方建築風格融入中國,事實上中國建築的發展歷史從來都是一個兼收並蓄的過程,是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的互相兼容的歷史。近二十年中國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後現代建築日漸興盛,玻璃幕牆、金屬框架、大理石材包裹著一座座摩天大樓和巨型建築拔地而起,走在中國城市的大街上經常有著走在紐約或洛杉磯大街上的錯覺。而真正代表民族文化個性的建築卻正面臨絕跡。

  何亞雄認為,西方的建築是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豐富起來的,中國的建築也應該有一個進化的歷程,中國目前的問題是對傳統的東西丟得太多。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地位日顯重要,中國不僅應是一個經濟大國,也理應是一個文化大國,中國傳統建築沉澱著厚重的歷史文脈,作為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建築師,有義務把中國的傳統重拾起來,發揚光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