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近日,一場春節文化講座在塞浦路斯中文學校舉行。“蛇”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等書體在屏幕上依次呈現,孩子們專注地在紙上描摹,感受漢字的形態之美。
這是塞浦路斯中文學校校長韓梅梅傳來的視頻中的場景。作為這個地中海島國上唯一一所華文學校,這里不僅有華裔學生,還吸引了很多“洋學生”來學中文。
塞浦路斯華人移民歷史僅有三四十年,隨著華裔二代達到學齡,中文教育需求日益迫切。韓梅梅先是聯合幾位家長開了個小型周末中文班,2012年前後,華裔學齡兒童已有近百人,韓梅梅決定辦一所華校。
“當時我們面臨無場地、無教材、無老師的‘三無困境’,加之華僑華人居住分散且總數不多,辦學難度很大。”韓梅梅說,首先要解決場地問題,她將目光投向尼科西亞市政廳。“我帶著辦學方案與負責人溝通。出乎意料的是,對方不僅同意提供場地,還給了經費支持。”
2012年5月,塞浦路斯中文學校在尼科西亞市政廳綜合服務中心成立。起初學校只在周末授課,老師均為兼職。2015年韓梅梅辭去在弗雷德裡克大學的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學校。
2016年8月,市政廳援助項目結束,學校在市中心住宅區租下一棟小樓,改為周一至周六全日制授課。“小樓當時很破敗,我們自己粉刷牆面,裝上燈,擺上桌椅,布置出8間教室,院子里也添置了滑梯等游樂設施。”韓梅梅說。
塞浦路斯中文學校現有近200名學生,學生年齡跨度很大,從2歲半到60歲都有。除幼兒、小學和中學組外,還開設成人組。成人組學員都是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當地人,有律師、會計、教師等各行各業人士。
據韓梅梅介紹,學校採取小班教學模式,按照學生年齡和中文水平分班,每個班選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老師均具備專業背景,並通過教學研討、專項培訓實現能力進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