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戰略彈道導彈。(資料圖) |
中國會是明天的超級軍事大國嗎?
譚慎格
2007年3月4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2007年中國的軍費預算將會比上年提高17.8%,總額爲450億美元。中國政府已經在各種場合不斷向外界宣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既沒有資金也不同任何國家搞軍備競賽,中國不是也不會威脅任何國家”。美國著名右翼學者譚慎格却對此表示質疑,他聲稱,中國在軍隊現代化方面投入的巨資使得中國正在向著世界一流軍事强國的方向大踏步邁進。
國家戰略威懾力量
譚慎格認爲,中國的軍事力量構成中,最具威懾力的部分當屬解放軍的戰略火箭部隊。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第二炮兵部隊著手實施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使其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從1996年開始,中國新型固體燃料近程彈道導彈的年生産速度提高了兩倍以上,甚至3倍。中國還部署了至少40枚洲際導彈瞄准美國。新一代車載機動型中程彈道導彈DF-21也已于1996年開始了戰備值班,目前二炮部隊正在開始裝備新型車載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其中就包括射程達10000公里的DF-31系列。DF-31的産量估計應當已經達到了每年10-20枚的水平。
目前,中國海軍夏級彈道導彈核潜艇裝備的是第一代固體燃料潜射彈道導彈“巨浪-1”型,射程提高到8000公里的新型“巨浪”導彈也將在3年內開始正式服役,裝備新型彈道導彈核潜艇晋級(094型)。此外,解放軍還將“大量使用新型常規和核彈頭的中程和中遠程彈道導彈,以應對任何地區突發狀况,幷將進一步擴編遠程導彈部隊的規模”。
中國核力量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驚人的擴充速度,其戰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中國核力量的二次打擊能力,從而提高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和反擊能力。
中國一直强調將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但一些美國專家却相信中國其實保留了對台灣或外國幹涉勢力首先使用核武器打擊的權利。2005年,解放軍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美國决定幹涉,我們將堅决予以還擊。我們將對西安以東所有城市遭到摧毀作好准備,當然,美國也得做好中國摧毀美國數百個城市的准備”,這已經充分地表明了中國的立場。解放軍內部的軍事研究者們認爲,“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嚴重限制了本國核力量的作戰靈活性,降低了本國的核威懾和反擊能力,因此一直試圖改變這一原則。
在以上這些闡述和斷章取義的引用之後,譚慎格公開置疑中國多年來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聲稱這一原則有可能只是出于對外宣傳和消除美國政府和民衆的緊張感的目的而提出的。中國的核力量學說在常規和戰略彈道導彈的部署和使用原則方面幾乎沒有什麽區別。此外,現代化水平和作戰能力不斷提高的中國核力量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應對台海沖突的需要,已經擁有了可靠的“區域拒止”作戰能力,能在戰時對美國部署在日本、韓國和關島的前進基地和部隊實施有效打擊;也能爲外交部門撑直腰杆,使其敢于采用更加强硬的態度來解决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總之,中國新一代核武器系統的裝備部署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武力投送能力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美國的亞太盟國和友好國家的安全利益造成了威脅,幷且破壞了本地區現有的軍事平衡。
反衛星武器
譚慎格認爲,美國軍隊對于衛星等太空系統的依賴性非常强,而解放軍二炮部隊正在研發多種反衛星系統。2007年元月12日的反衛星試驗證明了中國幷不打算同美國進行航天合作,而是通過輿論宣傳麻痹美國政府,從而實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目的,而且此次試驗還使距離地面530英里高空的極地軌道上增加了數千塊太空垃圾,每一塊太空垃圾都有可能會對運行在該軌道或該高度以下軌道的航天設施造成潜在的威脅,甚至有可能會徹底摧毀它們。
元月12日的反衛星試驗之後,美國媒體關于五角大樓的各類報道大多都聚焦在這次試驗上,這反映了美國太空戰略研究人員對于對于中國反衛星武器項目的不安和恐慌感。除了動能反衛星裝置這類“硬”殺傷手段外,中國還在積極發展大功率地面激光照射系統和大功率微波武器等。中國正在研發的小型衛星發射系統尤其引起了美國觀察家的關注,該系統具備將大量小衛星發射到緊臨美國關鍵太空設施——如情報、偵查和通信衛星等——附近軌道的能力,這些微型寄生衛星結構都比較簡單,或許就是一個個定時炸彈,其威力足以擊傷甚至摧毀運行在軌道上的美國衛星,這對于美國的國家安全來說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潜在威脅。這些項目表明中國在反衛星武器研制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技術水平先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