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俄軍事航空合作點評:應形成協同生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3 10:23:10  


 
  合作的形勢

  當前,中俄在軍事領域有廣泛的合作前景,航空工業也不例外。但是,目前中俄開展軍事航空合作的形勢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首先,由于俄羅斯自身技術的停滯不前,無法直接爲我國提供最先進的作戰飛機。1950年代我國引進米格一17和米格一19戰鬥機的時候,這兩種飛機在當時世界上是很先進的。1990年代我國引進蘇一27的時候,雖然較美國的同水平戰鬥機已經晚了10年,但仍然是同代水准。現在,美國的F一22和F一35等新一代戰鬥機已經出現,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航空工業長期停滯不前,仍然停留在第三代水平上。對于我們來說,不能通過引進俄羅斯技術直接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

  其次,中國的航空工業從1980年代起就開始學習西方標准和研究方法,之後又大量引進西方的先進生産綫和電子技術,在技術發展道路上基本上確立了以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先進航空技術爲參照的方針。我國原來繼承蘇聯航空技術體系中的許多方法被擯弃。而限于經濟條件,俄羅斯航空工業仍然主要繼承了蘇聯體系,還沒有發生重大變革。技術體系上分歧加大,使兩國航空技術的兼容性不如從前。

  第三,由于中國經濟的開放,我們能够獲得一些西方的先進技術,例如精密機床和先進的電子産品,在一些方面我們進步很快,甚至有超過俄羅斯的趨勢。因此是否還有必要繼續引進俄羅斯的技術,已經産生了疑問。

  所以,現在中俄軍事航空的合作,必然是一個雙向交流互補的過程,而不可能再沿襲過去那種我們單方面引進和學習的模式。

  合作的前景

  從整個世界格局看,在先進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上,西方對中俄的壁壘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中俄有必要開展深入的軍事合作,航空工業的合作自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從航空工業的完整性來看,我國與俄羅斯仍有很大差距。我國的航空工業長期以來主要是爲了滿足防空需要,主要精力一直都放在戰鬥機上。但是要建立起完整的空軍力量,不能光靠戰鬥機,還需要轟炸機、攻擊機等其它類型的作戰飛機,以及大型運輸機、空中加油機、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等支援保障飛機。

  我國的大型運輸機到現在爲止仍然是空白,而俄羅斯却具有世界級水平,有多種型號的大型運輸機。例如,具有較高實用性的伊爾一76大型運輸機,在蘇聯解體時已經生産了700多架。這麽龐大的大型運輸機隊具有戰略性的空中機動能力,到目前爲止也是除了美國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

  現代空戰中,作戰飛機背後還需要一個龐大的支援保障機群,比如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而這些飛機都是以大型運輸機爲載機平台。沒有大型飛機作爲支援保障機群,空軍就永遠不能脫離地面支援,始終只是一支防禦力量。例如我國自行研制的大型預警機,目前還只能采用俄羅斯的伊爾一76作爲載機平台。大型預警機一般工作時間6小時,需要4~6架才能保證一個戰役方向的需要,10-20架才能保證一個戰略方向的需要,我國目前缺乏預警機及其它大型支援飛機的載機平台,還必須依靠同俄羅斯的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