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成思危:讓西方人了解中國 破解四種西方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8 11:48:13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成思危8日在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形象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逐步樹立起來。在西方不少人的心目中,對中國還是有各種不同的認識。我大體上將西方對中國的認識分成4種類型: 

  第一種是“無知”,根本不知道中國怎麼回事。有人在美國曾做過調查,問中國的國家主席是誰?有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 

  第二種是“誤解”。因為西方媒體的報道負面消息多了,民衆對中國就產生了很多的誤解,包括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宗教信仰問題等等。 

  第三種是“偏見”。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國家習慣於不把中國當回事。現在中國發展那麼快,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確實有些人心裡不舒服。布萊爾曾經說過,這是“歷史的傲慢”。 

  最後一種是“成見”。有些人是“逢中必反”,只要是中國的事他都反對。 

  對於“無知”的那些人好辦,通過介紹中國的情況、通過他們到中國來旅遊,增加對中國的了解,他們自然會對中國變得友好,因為他們原來並沒有一定的立場。 

  對於“誤解”的那些人,通過正面的了解,再加上通過他自己的親身體驗,也會逐漸改變認識。美國有一位記者,寫了一本書,名為《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說的是她在美國媒體的誤導下,動員全家堅持不買中國貨,但是一年以後她放棄了。為什麼放棄?一是她的家庭開支大大增加,同樣的產品,中國貨比歐洲貨便宜很多。第二點更要命的是,即使她買的是美國貨和歐洲貨,如冰箱、電視等,但是它們出毛病以後,去買配件時,一看還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這就是一個難題了:不買中國的配件,她的冰箱和電視就得扔了,損失就更大了。所以她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感到,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不能夠採取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這樣就消除了誤解。 

  對於有“偏見”的人,除了要增加了解以外,還得要跟他們對話,讓他們逐步地克服偏見。 

  對於有“成見”的人,我們也要盡量地讓他們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以他們能够接受的語言跟他們對話,如果他們願意改,我們非常歡迎,“朋友不分先後”,做朋友早晚都可以。 

  我們要用西方人所能接受的語言來介紹自己,要講道理。我曾經看過報道,說中國官員喜歡講數字,西方的官員喜歡講故事。我們對外許多報道都是講數字,講我們的經濟增長率等等一大堆。但是這些數字對一般的老百姓來說,記不住,也理解不了。我認為,數字和故事要結合,既要講數字也要講故事。因為你講故事時聽衆很容易理解,所以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而且你講故事的時候,要用讓人家聽得懂的語言。如果總是講我們習慣的政治語言,人家可能根本聽不懂。 

  總之,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使西方人了解中國,消除誤解,克服偏見,改變成見。如果這個工作做好了,我們就可以爭取一個更加和平和穩定的環境,加快自己的發展,並有助於我們實現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