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報告稱2015年前中國沒能力對外用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7 11:08:15  


解放軍目前嚴重缺乏戰略運輸機。
 
  空中實施反介入/區域封鎖的武器選擇,主要包括地對空導彈系列(SAMs),比如HQ-9、SA-10、SA-20(據報道擁有有限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防禦能力)以及射程獲得增加的SA-20PMU2;北京也將利用俄制或國產第四代戰機(比如蘇-27和蘇-30的各種型號機,以及國產F-10多功能戰鬥機)來爭奪空中主導權;解放軍海軍則將使用裝備AS-17/Kh-31A反艦導彈的俄羅斯蘇-30MK2戰鬥機和FB-7戰鬥轟炸機來執行海上攔截任務;從國外引進的空中加油機,比如俄羅斯伊爾-78,將擴大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裝備精確導彈的戰鬥機的作戰範圍,從而增加了對於遠離中國海岸線的地面和空中力量、基地和後勤樞紐的威脅。此外,遠程無人飛行器(UAV)和無人戰鬥飛行器的引進和開發,包括以色列的哈比無人機,也增加了中國進行遠程偵察和攻擊的選擇。

  反介入/區域封鎖戰略的另外一個戰場是電磁和信息戰領域。解放軍作者們經常在現代戰爭著作中強調“控制信息”(有時稱為“信息截取”或“信息支配”)的重要性,並視之為在軍事行動早期掌握主動權的一個重要手段。

  中國正在改進信息和軍事行動的安全性,發展電子和信息戰鬥能力,以及封鎖和欺騙策略。中國的“信息阻截”戰術可能借助各類軍事和非軍事武器,跨越所有現代作戰空間(包括外太空)使用。

  戰略能力

  近年來,中國在發展進攻性核武器,空間,和網絡戰能力方面取得穩步進展--這也是中國武裝部隊今天唯一有望實現全球化的部分。不過,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中國的軍事和文職領導人已充分思考通過全球性和系統性影響來使用這些武器。

  ●核力量。中國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在提高及戰略導彈力量。目前中國的核軍火庫約包括20個井下發射的液體燃料推進的CSS-4洲際彈道導彈;固體推進的道路機動型DF-31型和DF-31A洲際彈道導彈(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進行了布署);約20個液體燃料推進、射程有限的CSS-3洲際彈道導彈;15-20個液體燃料推進的CSS-2中程彈導導彈;道路機動、固體燃料推進的CSS-5中程彈道導彈(用於區域威懾用途)和“夏”級彈道導彈潛水艇裝備的JL-1潛射彈道導彈。

  到2010年,中國的核力量將包括DF-31和DF-31A,增強型CSS-4、CSS-3、CSS-5和“晉”級彈道導彈潛水艇(各攜帶12枚JL-2潛射彈道導彈);隨著解放軍具備核打擊能力的單位數量逐漸增多,其機動性和生存能力將大大提高,再加上中國正在研究的彈道導彈防禦措施,比如機動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MaRV)、多個獨立目標再入飛行器(MIRV)、誘餌、箔條、幹擾、熱屏蔽,以及反衛星武器-,將加強中國的核威懾力及其戰略打擊能力。

  中國領導層正面臨權力的下放和調配,機載系統的介紹將對中國領導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造成新的控制挑戰。例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上與潛艇進行交流的能力有限,且中國海軍對執行戰略巡邏的彈道導彈潛水艇沒有管理經驗。值得一提的是,所中國國有媒體報道,最近導彈力量訓練包括以下情節的訓練:導彈電池與高層失去通信和要求指揮官選擇發射地點的情況。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正在尋求發表這一議題,這種訓練可以提供一點信息。

  引進更多的移動平台給中國領導層的指揮和控制帶來了新挑戰,他們在制定釋放和部署決策時需要面對一系列變數。例如,解放軍目前只有有限的能力與海上執行任務的潛艇進行遠程通訊;解放軍海軍尚沒有管理執行戰略巡邏任務的核潛艇艦隊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解放軍最近的導彈部隊訓練包括了如下內容:在導彈發射架與高層指揮官失去通訊聯繫或者其他極端情況下,指揮官需要自行選擇其他發射地點。這可以為外界研究解放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提供有限的認識和觀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