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報告稱2015年前中國沒能力對外用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7 11:08:15  


 
  ●小衛星: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發射了一些小型衛星,包括海洋學研究、圖像和環境研究衛星。中國還建立了小型衛星設計和生產設施,並正在開發重量不到100公斤的微型衛星,用於遙感、網絡圖像和雷達衛星。一旦新聞報導發生中斷,這些發展能够幫助中國衛星力量實現快速重構或擴充。不過北京在發展小型快速反應的空間運載火箭方面似乎停滯不前。

  ●反衛星武器:2007年1月,中國成功地進行了利用導彈打下中國氣象衛星的測試,驗證了直接攻擊型反衛星導彈在近地軌道有能力攻擊衛星。在危機或衝突爆發時,直接攻擊型反衛星系統將作為解放軍多層空間作戰劃的組成部分,用來限制或阻止潛在對手利用空間資源發動攻擊。

  中國的核武器庫一直為北京提供固有的反衛星能力。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從烏克蘭獲得的超高頻(UHF)波段衛星通信幹擾發射機配合其國產系統,使中國有能力幹擾普通衛星通信波段和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除了直接攻擊型反衛星武器(參見以上部分),中國正在為反衛星計劃研製其他高科技和概念武器,比如動能和定向能激光、高功率微波和離子束等。中國還以發展載人飛船和登月計劃為由,積極發展衛星跟蹤和識別能力—一這是實施有效而嚴格的反太空戰的先決條件。

  ●信息戰。中國一些軍事思想家們已經寫了很多關於信息戰的文章。例如2006年11月《解放軍報》評論概要:“[該]機構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中比敵人占有的優勢突出表現為,我們是否有能力利用各種手段獲取信息,並確保有效的信息流通;我們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滲透性、共享產權和信息連接,實現材料、能源和信息的有機組合,以形成聯合戰鬥力;[並且,]我們是否有能力實施有效的手段,削弱敵方的信息優勢和降低敵人信息設備的運作效率。”

  中國解放軍正投資於電子對策、電子攻擊防禦(如:電子和紅外假目標、角形反射器、假目標發生器),和計算機網絡軍事行動(CNO)。中國的CNO概念包括計算機網路攻擊、計算機網絡開發(CNE),和計算機網絡防禦(CND)。中國解放軍已經建立了信息戰部隊,研究利用網絡病毒來攻擊敵方計算機系統,發展策略方法保護友方計算機系統和網絡。2005年,中國解放軍開始把CNO納入軍事活動。

  戰略投射能力—現代化超越台海

  中國持續投資發展軍事項目,旨在提高更大範圍的國家戰略投射能力。中國軍力現在發展的一個趨勢,是正在改變的東亞軍力平衡,並使解放軍有能力在遠遠超越台海的亞太地區遂行軍事行動。鑒於缺少除台灣地區外的來自其他國家的直接威脅,中國當前和未來軍事力量將如何使用仍然很不確定。不過這些能力將使北京在利用外交手段之外,增加軍事脅迫手段來推進利益,或解決問題爭端。

  中國解放軍一些分析家們認為,台灣在擴大中國海上“防禦型”邊界和提高影響海上通信線路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例如:中國解放軍軍事學院文章《戰略學》(2000)中這樣寫到:“如果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不只我們的自然防禦系統會失去其深度,打開了通往外部勢力範圍的大門,而且會有大面積的領海和豐富的海洋資源落入他人之手..。對我國開放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對外貿易和運輸航線,將受到分裂分子和敵對勢力的監視和威脅,並且中國將永遠被鎖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