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報告稱2015年前中國沒能力對外用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7 11:08:15  


報告稱中國多項太空項目都解放軍負責。
 
  中國2008年國防白皮書中指出,第二炮兵部隊:1)堅持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2)貫徹自衛防禦核戰略,3)嚴格執行中央軍委命令,4)以保證國家免受外來核攻擊為基本使命。2008年國防白皮書還聲明“在國家遭受核襲擊時,第二炮兵將使用導彈核武器,獨立或聯合其他軍種核力量,對敵實施堅決反擊。這意味著除中國海軍外,核任務還可能分配給中國空軍。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著作表明,中國核力量另外的任務包括預防針對中國核資源發動的常規攻擊或具有大老規模殺傷性後果的常規攻擊,加強中國的強國地位,並通過限制其他國家用核威懾力威脅中國的範圍來增加中國行動的自由。

  考慮到中國核武力量的諸上任務,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適用條件還不清楚。中國政府儘管一再聲稱不會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而且這一政策也已得到解放軍的支持,但中國學術界和民間仍然出現了關於“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是否正當,是否應當繼續保持下去的爭論。而中國戰略力量遭到常規攻擊,是否會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廢除,這些爭論使中國核力量的戰略目的更加模棱兩可。

  ●太空和反太空。中國的空間活動能力,包括反衛星武器項目,對在台灣海峽及更遠範圍實施反介入/區域封鎖能力有著重大影響。中國許多的太空項目,包括載人項目和太空站計劃都由解放軍負責。中國認為太空和反太空能力的發展提升了國家聲望,就像核武器一樣,能彰顯出了一個大國的力量。

  ●偵察:中國正在布署先進的影像、偵察和具有軍事用途的地球資源系統,例如包括遙感-1、2、3、4和5,海洋-1B,中巴地球資源衛星-2和-2B衛星,以及“環境”災害/環境監測衛星系統。中國正計劃發射八顆“環境”項目衛星,它們具有可視、紅外、多頻譜和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功能。在未來10年內,北京將建成強大的偵察衛星系統,它可能將使用商業衛星圖像以補充現有的覆蓋範圍。

  ●導航和定時:中國正在尋求多種使衛星導航獨立的可能措施。當前中國使用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GLONASS)和國產的北鬥1號系統用於導航。北鬥1號系統包括三顆衛星,用於軍事和非軍事目的。北鬥2號系統預計將在2011年代替北鬥1號系統投入運行,並為2015-2020年間開始工作的北鬥2號/指南針全球導航系統提供補充。

  ●載人航天計劃和探月工程:繼2007年10月神舟七號的第1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發射之後,中國2008年9月利用神舟七號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太空漫步。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載人空間站和實現無人登月並安全返回。載人航天計劃很可能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發展工程。神州七號所需的火箭和控制系統能力可能用於彈道導彈發展。神州七號運行期間成功將其伴飛小衛星(BX-1)送入軌道艙附近的軌道。此項技術的目的是監測太空中的儀器和故障,也可用於支持太空反擊活動。

  ●通信:中國將商業衛星、財團衛星和通信衛星,包括衛星電視、因特網和電話用於區域和國際通訊。隨著相關科技的發展,中國最近開始通過向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出口通信衛星和基礎設施進入國際市場。2008年4月,中國發射了第一顆中繼通信衛星--天鏈一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