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C形包圍圈非全衝中國來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4 11:29:43  


 
  既然是稱霸全球,它所要防範的敵性國家或潛在敵性國家就決不會僅僅是一兩個,因此它在各個戰略方向上所要防範的對象往往不是單一的,甚至那些“盟國”也會成為它防範的對象。如美日同盟關係,對於美國來說,不僅有針對中國的一面,還有防範、牽制日本的一面。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既把日本作為其控制歐亞大陸東端的一枚重要棋子,又不希望日本坐大,挑戰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美國把整個太平洋視為自己的“內湖”)。美國永遠不會忘記日本的擴張歷史。因此,美國對日本既利用又打壓,始終把日本拿捏在掌心裡。近幾年,美日之間圍繞著沖繩普天間軍事基地的較量,實質是一次控制與反控制的較量,是美國對日本獨立傾向的壓制。再拿美國進入中亞來說,雖然其戰略意圖有布勢中國西部一面,但更主要的一面,還是楔入原來蘇聯控制的地區,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因此,俄羅斯對於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存在,如芒在背,去之而後快。中亞是美俄較量的重要區域。最近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動蕩,使中亞政治形勢發生有利於俄羅斯的傾斜,動搖了美國在中亞的地位。總之,美國的戰線太長,在各個戰略方向所要防範的對手太多,很難集中力量,這是它的致命弱點。

  因此,中國在美國的“C形包圍圈”面前,仍然有著極其廣闊的戰略回旋空間。只要運作得當,這個空間只會越來越大,而不會越來越小,更不會只剩下中美直接軍事對撞一條路可走。“中美必有一戰”,實屬危言聳聽!

  這裡有一個如何判讀中美關係基本走向的問題。中美建交30餘年來,除了頭10年比較平穩以外,一直波瀾起伏,動蕩不居,但始終未破大局,呈現出“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的狀態。這表明,有一些相對穩定的因素支撐著中美關係,決定著中美關係始終圍繞著一個大體穩定的基本走向上下波動。

  那麼,哪些因素制約著中美關係的基本走向呢?第一,美國的綜合國力強大,尤其是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擁有巨大優勢,中國難以匹敵。第二,美國不會放棄稱霸全球的戰略,不允許輕易改變有利於它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遊戲規則”;而中國決不會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建立公正、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決不會聽任美國擺布。第三,美國的綜合國力雖然強大,但建立和維持全球霸權仍有力不從心之感,不可能集中全力對付中國,而中國雖然還欠發達,但也畢竟是一個大國,全力對付都未必有勝算,何況分散力量。可以想見,如果美國全力對付中國,其全球霸權體系勢必“崩盤”。第四,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美兩國利益越來越交織在一起,相互合作是一種客觀需求。

  美國決不能無視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作用,不能不在諸多重大國際事務中尋求中國合作。中美關係對於中國來說,則是影響外交全局和對外開放全局的重要因素,推進中美兩國關係是中國融入國際發展體系,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中獲取利益所必需的。而中國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選擇了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軍事政策,決不謀求世界霸權。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決定了中美關係的“既對抗又合作”的基本走向,只要這些因素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這個基本走向就不會改變。沿著這個基本走向發展的中美關係,給中美雙方處理矛盾和爭執留下了回旋空間,中美之間的政治總可以找到前進之路,而不會輕易走進死胡同。總之,對中美關係基本走向不可盲目樂觀,也沒有必要悲觀。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實行正確的內外政策,中國就能夠贏得廣闊的國際戰略空間,就能夠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