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解讀利比亞事件:美國在使用巧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6 09:41:53  


2011年3月22日,利比亞班加西附近村莊,村民在觀看墜毀的F-15E戰機。
  2011年3月19日,恰逢伊拉克戰爭開戰8周年,美、英、法等國再次聯手,對利比亞發動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空襲。利比亞戰爭由此拉開幃幕。同前幾場戰爭一樣,這場戰爭依然是由西方軍事大國發起的影響地區安全和穩定的局部戰爭,依然是一場針對主權國家的非對稱戰爭。

  戰爭目的:爭奪地中海霸權

  利比亞戰爭雖因部族之爭而爆發,但通過大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其戰爭企圖暴露無遺:競爭地中海的主導權。“世界油庫”——中東有兩大富油區:海灣地區和瀕臨地中海的北非地區。通過兩次海灣戰爭,美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海灣地區產油國的控制。此次利比亞戰爭,西方大國又對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北非國家打起了算盤。

  法英看中的是利比亞的資源。利比亞卡扎菲政府建立後,法英等國與其雖有驅逐外軍基地、空襲民航飛機等積怨,但基本上相安無事,甚至一度握手言歡。而今,法國拉著盟國挑頭空襲利比亞,軍事干預利比亞內亂,決非一時衝動。只要將地中海南北兩岸作一下對比就會一目了然。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地中海北岸的老牌歐洲國家越來越不景氣,地處南岸的北非“窮國”,卻因豐富的石油資源,安然無恙。兩岸的鮮明對比使得北岸國家蠢蠢欲動。此前,英法大國作為配角,曾參加過美國主導的多次戰爭,但在戰後並未撈到好處。此次利比亞戰爭,法國打破謹小慎微的傳統,跨海南下,無非就是想重新恢復在利比亞的傳統利益,進而爭奪地中海地區的領導權。而傳統“大佬”美國的弱勢,恰為“高盧雞”飛向地中海對岸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美國看中利比亞的是,這裡是控制地中海的要地。地中海地處美國三大司令部(歐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轄區的交叉地帶,是美國戰略關注的焦點區。地中海周邊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不但是法國“南下”的重要誘因,同時也是美國在該地區苦心經營的主要動力。即使沒有利比亞戰爭,地中海這一內陸海也不會平靜。早在二戰結束後,這一海域就是西方軍事大國軍艦密集度最大的海域,美國第6艦隊更是長期在此游弋,以保障美國的利益安全。發動利比亞戰爭雖然不是美國的初衷,但從與英法等歐盟國家競爭的角度考慮考慮,它也不敢麻痹大意。因此,此次利比亞戰爭,美國雖看似被英法拖進了戰爭,實則暗度陳倉、謀求實現其地中海大戰略。而“別人搭台、我唱戲;別人打頭,我收場”,恰好是美國“巧實力”戰略的重要特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