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500年南海保衛史(之三)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0:58:29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國家歷史6月刊文稿封面故事:

  公元1549年春,閩浙提督朱紈被指擅殺96名涉嫌走私的福建百姓,憤而自殺。此後四百多年裡,他一直作為忠臣廉吏而載入史册,然而時至今日,以世界眼光重溫這段歷史時,我們突然發現,曾經臭名昭著的“倭寇”並非地道的日本海盜,而是以東南沿海華人為主的走私貿易集團。正是這些所謂的“倭寇”為中國沿海百姓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於是,朱紈的死不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文/國家歷史記者

  李遠江

  公元1549年春,禦史陳九德向嘉靖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彈劾大明王朝第一位抗倭名將、閩浙提督朱紈擅殺96名涉嫌走私的福建百姓。於是,嘉靖皇帝下詔:朱紈暫行解職,回原籍聽候查勘。同時派兵部給事中杜汝禎會同福建巡按禦史陳宗夔調查事情真相。

  這本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審查程序,稍有自信的官員都不會有過激反應。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朱紈卻選擇了自殺。

  此後四百多年裡,朱紈一直作為忠臣廉吏而載入史册,特別是中日矛盾尖銳的年代,更是和戚繼光、俞大猷一同被視為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

  然而時至今日,當中國人以世界眼光重溫這段歷史時突然發現,曾經臭名昭著的“倭寇”並非地地道道的日本海盜,而是以東南沿海華人為主的走私貿易集團。不僅如此,在明朝政府和西方殖民者的雙重夾擊下,這些海商集團竟頑強地活了下來,並一度控制了整個東亞海域。最重要的是,正是這些所謂的“倭寇”為中國沿海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於是,朱紈的死不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純粹和簡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