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美國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破產後六個星期,中國政府迅速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經濟刺激配套。這使中國渡過上一輪的金融危機,國內生產總值在2008年至2010年分別取得9.6%、9.2%及10.3%的高增長。在這一輪的歐美債務危機,市場人士除了期望美國聯儲局再度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外,也在關注北京是否會重施故技。
聯合早報今日刊登分析文章稱,然而,2008年的經濟刺激配套,加上美國兩輪的量化寬鬆措施,吹漲了中國的資產泡沫,多個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在資金亂竄、資產泡沫及物價高漲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去年開始控制信貸規模。直到今天,北京還是將通貨膨脹問題擺在第一位。
文章稱,除了應對物價高漲外,中國國內其實也有類似歐美的債務問題需要清理。中國債務問題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務違約及民營企業資金鏈的斷裂。
地方債務償債高峰期
中央政府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配套,激勵地方政府投資的衝動,相繼出台的投資計劃約為20多萬億元,其資金主要來自商業銀行的信貸。在2008年,銀行的新增貸款達4.82萬億元,在2009年則猛升一倍至9.59萬億元。據估計,地方政府擔保的基礎建設項目占了銀行新增貸款的三分之一。
由於中國的地方政府不准直接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也不得自主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因此地方政府通過組建融資平台公司繞過限制。這些大大小小的融資平台公司超過1萬家,其債務屬於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以外的表外債務,大多以土地作為抵押。
文章表示,根據審計署的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達10.7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27%;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萬億元,占地方綜合財力的比重(債務率)52.25%。如果按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全部轉化為政府償債責任計算,地方政府的債務率達7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