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媒稱中國國產航母服役後將主導西太與印度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3:07:46  


 
  儘管自本世紀初起,中國海軍的作戰任務逐漸由“近海防禦”向“遠洋攻防”轉變,但在可預見的時期,即使中國裝備大型航空母艦,中國海軍仍是一支防禦性的海上力量。其航母戰略的核心在於,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編隊,有能力對中國主要的海上運輸線進行常態化的高強度巡航。有能力在非戰爭環境下,隨時應對各種程度的海空威脅。同時,在缺乏大型島嶼的中國南海,可以在任何區域內,對各種島礁進行兩栖登陸,或在對被他國侵占的島礁進行搶灘登陸的同時,有能力壓制這些國家可能的海空威脅。因此,中國航母戰略的核心實質就是在缺乏海外基地的情況下,保持對世界各熱點地區的力量投送能力,以及對遠離本國力量核心的海洋國土進行有效捍衛。而在形成這一戰略的過程中,起到限製作用的關鍵性因素,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國內,因此,相比日印等國,中國的發展難度是相對較低的。

  而在航母相關裝備的研發方面,儘管中國長期受制於封鎖,存在著諸多局限。但從更大的範圍上講,正是長期的封鎖,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因此,其在獲得相對較少的概念性技術輸入之後,依仗自身完善的工業體系可以迅速的研發出高水平的裝備,殲-15艦載機就是這方面的例證。未經中國官方證實的消息顯示,中國曾希望引進數量有限的俄制蘇-33艦載機進行仿制。在遭到俄羅斯拒絕之後,中國轉向烏克蘭,在獲得蘇-33艦載機原型機,即T-10K後,獨立研發出了性能類似的殲-15艦載機。而在整合本國發動機、隱身與航電技術之後,其完全有有可能成為綜合性能超越美制“超級大黃蜂”的世界頂級艦載機。因此,相比日印等國,之前相對封閉的發展與技術引進環境,使中國具備了獨立研發航母核心技術的能力。

  其次,日印面臨的局限——受限的戰略、技術發展環境

  儘管日印兩國的海軍發展狀況存在巨大差異,但相比中國卻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即在海軍戰略制定與技術發展方面,受到來自外界的嚴重影響,體現在航母上尤其是這樣。受制於戰敗國地位以及過於敏感的地理位置,日印兩國不僅在制定本國航母戰略上嚴重受制於人,同時在軍備研發方面也面臨很大局限,也使其幾乎不具備獨立發展航母,甚至航母關鍵技術的能力。站在這一角度上講,它們與同為亞洲國家的中國相比,差距相當明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