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媒稱中國國產航母服役後將主導西太與印度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3:07:46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受制於戰敗國的地位,不僅喪失了明治維新的發展成果,也不得不長期作為美國的附庸,充當其在東亞地區遏制中俄的橋頭堡。因此,處於相當功利性的目的,美國曾對日本進行了極高規格的海軍軍備技術輸出。日本“金剛”級驅逐艦成為除美國海軍之外,第一款裝備美制“宙斯盾”系統的戰艦就是明證。但美國對日本的海上限制也相當嚴格。日本戰艦的所有行動,必須在美日聯合行動的框架下進行。日本不僅不能獨立制定本國的海軍戰略,還需要被動的接受美國分配的海上任務。而具體在航母上,美國近年來似乎對日本發展航母的限制有所鬆動,使日本建造了大批噸位巨大的所謂“直升機驅逐艦”。但通過分析這些“類航母”戰艦的性能不難發現,其幾乎不具備搭常規載艦載機的能力。美國方面不僅在對向日本出售具備上艦能力的F-35戰機時慎之又慎,對日本研發任何航母相關技術,如艦載機起降等配套設施限制極嚴。畢竟吃日本海軍航空兵虧最大的,正是美國人自己。因此,受制於附庸的地位及管制嚴格的航母技術發展環境,日本顯然無力像中國那樣,“隨心所欲”的發展航母相關技術。

  與日本相比,印度在發展航母方面似乎不受任何限制,且其作為所謂“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其軍備引進途徑之廣,也是中國難以相比的。但正是其“用錢買來軍備現代化”的做法,使現階段的世界霸權國家,可以用相對間接但卻有效得多的方法,制約其航母戰略與技術的發展。從“戈爾什科夫”號漫長的改裝與漲價經歷中不難看出,印度尚無獨立建造發展航母。儘管在該艘航母改裝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印度也啟動了其國產航母計劃,即“藍天衛士”級航母。但從最終的建造結果來看,其顯然無法改變他國在印度海軍建設上的主導地位。而在該型航母的建造過程中,印度主要依仗來自法國的技術支援,但在艦載機選型上,卻仍鐘情與俄制戰機。兩種風格的裝備在日後兼容上慘淡的未來,也印證了現階段印度在航母相關技術上的捉襟見肘。而在航母戰略上,儘管印度海軍的作戰力量一直很明確,即將印度洋變為印度的內海。但作為中東能源輸出的必經之路,該地區包含過多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的利益。此時印度如果強勢與美國進行對抗,其孱弱的國力顯然難以勝任,而如果對美全面妥協,顯然又與尼赫魯提出的“建設有聲有色的大國”理念相悖。而具體在航母上,無論是引進還是國產的航母,無疑難以與美國,以及中國現役或在建的航母相抗衡。而放棄建造航母,無疑又會使其苦心積攢的海軍地區優勢瞬間煙消雲散。因此,面對自身在技術上的極大局限與在航母發展戰略上的兩難境地,印度顯然無力像中國那樣,伸縮自如的發展航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