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京報:雖必有較量 中美協調合作勢在必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4 00:14:34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中國和美國是否正在走向衝突,廣受人們關注。國內外均有專家、學者著書或撰文發表看法。有的觀點認為,中美衝突是命中注定,戰略較量不可避免;也有的認為, 中美必有一戰,戰爭的危險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大。這些判斷的產生是基於對歷史上大國崛起給國際關係帶來的變化、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內外政策演變和當代國際格局、中美兩國內外政策走向預測的大量研究和分析,因此媒體和智庫不時發表類似文章表示認同。這種觀點最主要的依據和推理大體有:1. 從歷史上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崛起後,逞強稱霸勢在必然,容易與守成大國發生衝突;2.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掌控著世界政治、安全、經濟、金融等領域的主導權,決不會容許與崛起的中國分享;3. 中美兩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不同,必然發生衝突,侵蝕兩國經濟領域的共同利益;4. 中美戰略互疑,可能導致全面衝突,並且美國戰略重心已經從歐洲東移亞太,目標是圍堵、遏制、威懾中國;5. 亞太和中東地區的個別熱點問題關係中美重大利益,處理不好可能引發中美衝突。

  環球時報刊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吳祖榮的分析文章稱,美國對華政策的確具有兩面性,美國政治、外交、軍事領導人經常就對華政策發出不同聲音。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政策宣示與實際行動時常大相徑庭,是遏制中國,還是樂見中國發展,難以讓人理解。關於中國,衝突論擔心中國宣示的和平發展道路只是為了發展,是一種策略,和平發展難以真正實現。但是,充分考慮時代特征和科技革命及其對大國關係的影響是觀察中美是否走向衝突的前提,充分估計熱愛和平的人民的強大力量及其對決策者的影響,以及中美兩國追求共同利益而不斷產生的強大內生動力是正確判斷中美是否走向衝突的基礎。縱觀中美關係發展的歷史大趨勢,中美在競爭和較量的風雨中走向協調和合作勢在必然。

  中國崛起勢在必然,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文章指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經濟總量數千年來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只是在工業革命和外國列強入侵後的100多年裡落後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繁衍,展現出超強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計劃到2049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屆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美國仍有很大差距。但6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崛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性大趨勢。觀察中華民族5千多年的發展史,美國對中國的崛起既不會感到擔憂或驚訝,也沒有理由唱衰中國,斷言中國崛起會中途夭折,中國會像日本和德國那樣,永遠被美國甩在後面,無法趕上。

  中華民族有著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希望天下太平,與各國人民友好相處。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擴張,不稱霸,無意挑戰、更不可能取代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決不會主動挑起與美國的衝突。中國政府和人民言必信,行必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以實際行動贏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信任。因此,中國的國力、軍力走強是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力量在增強。中國國力軍力越強大,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就越大、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對中國崛起的擔憂,那是杞人憂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