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造大飛機讓世界驚詫 十年內叫板西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1 11:13:10  


 
  MBD技術的效果驚人。該型號的設計周期因此縮短40%,生產準備周期縮短75%,製造周期縮短30%。一飛院在國內首次實現MBD技術在大飛機研製中規模化體系化應用,達到了波音B787的水平。

  一位西方專家說,他並不看重中國造的大飛機本身,他在意的是由此反映出的整個中國基礎工業水平。“某型號不僅是對一個行業的帶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航空工業基礎體系。”唐長紅說。某型號實現了國內首次多廠所協同研製技術,整個製造體系實現質的提升。研製初期,西北某機廠由於底子薄弱,反對MBD技術最為堅決,可一旦採用後,卻也受益最大,其數字化水平一下提升到國內前列。

  這是又一次數字化革命,標誌著中國飛機研製進入全三維數字化時代。這套研製模式被完全移植到中國其他在研飛機型號中,甚至被其他行業的蛟龍600借鑒。

  在某型號的創新中,這樣的“中國第一”還有很多,某型號全機靜力試驗就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難度和風險最高的一項全機地面驗證試驗。

  2012年夏天,機身通艙充壓限制載荷試驗正在某廠房進行。這模擬的是飛機可能遇到的最嚴重的工況——炸機。聶花拿他負責的氣密門來說,這道承受100多G載荷的門一旦爆破,不但後機身保不住,連廠房也保不住。

  31歲的王與,這個當年西工大的十大歌手,在舞台上從不怯場,但每次試驗都讓他“如蹦極般心跳加速”。在現場監控的人盯著屏幕常常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呼氣,那一格格的曲線曲率就會有異常。

  試驗逐步向67%載荷衝刺。“45%……加載到55%!”指揮話音剛落,“咕咚”一聲悶響,大夥心里的平靜被打破,焦躁情緒蔓延,不祥預感升騰。“誰的數據有異常?”指揮問。“沒有異常!”各崗位報告。

  試驗繼續加載。“65%……”猛然間,一聲巨大的悶響震徹廠房!團隊的信心跌到谷底,現場陷入死寂,只有放氣閥向外洩氣的噗噗聲。

  巨響為何產生?2所組織人,跟“偵探推理”似的逐幀看監控錄像找原因。前氣密頂板上泡沫碎屑的跳動引起了大夥的注意。經分析,原來是裝配時的誤差,無關結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