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剖析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發展歷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7 09:03:54  


 
  二、艱難的仿制起步:6633和6631型

  1959年2月4日,中蘇又簽定了“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兩種型號潛艇的建造權及部分器材設備。這兩種潛艇為新型常規潛艇R級(633型)和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G級(629型)。為了加速實現國產化和做好下一步開展全面仿制的準備,在這種潛艇的轉讓製造中,特別重視了潛艇主要配套設備設計圖紙和資料的引進,減少了設備和器材的進口,凡是國內能夠生產的,都不再引進。前蘇聯撤走專家、停止援助後,中國決定壓縮已經安排的其它海軍裝備科研項目,集中力量建造這兩型潛艇。R級中型常規潛艇開始安排在江南造船廠和武昌造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艇由江南廠於1965年12月建成,後來黃埔、涪陵等造船廠也安排生產,成為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一種潛艇。大連造船廠建造的G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於1966年8月建成。

  由於前蘇聯提供的潛艇材料、設備一艘比一艘不完整,因而建造過程中必須用國產的材料、設備替代。為此,國家在組織兩型潛艇建造工作的同時,抓緊組織潛艇材料、設備的配套生產,保證了後續潛艇批量建造的需要。此外,在這些潛艇的建造過程中,還解決了特種鋼材焊接、螺旋槳空泡剝蝕、加強船體結構等重大技術問題。至70年代初期,中國不僅完成兩型潛艇的轉讓裝配製造,而且在潛艇設備、材料的配套生產上實現了全面國產化。同時還改進了G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的導彈發射裝置,提高了R級常規動力潛艇的空調和制冷能力等。

  1976年,以七O一所李建球、楊煥生為主對R級常規動力潛艇進行加裝C-801反艦導彈的改進設計,並由馮雲龍為主設計丁艇上的導彈耐壓存放發射筒,即在上層建築內左右舷各增設了3座箱式C-801反艦導彈耐壓發射筒,在指揮台圍殼後部安裝了可伸縮的358G導彈火控雷達。改進型潛艇於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首艇351號在武昌造船廠動工,1983年10月交付我國海軍。1985年1月至5月,改裝後的潛艇在海上進行的3次導彈發射試驗均獲得成功。80年代中期以後,研製人員又對這型潛艇進行降低噪音的改進,使其噪聲級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12分貝,提高了潛艇的隱蔽性能,加大了聲吶的作用距離。1986年6月,經過改後的該型潛艇全武器系統通過設計定型,北約稱其為“武漢A”級。在“武漢A”級潛艇上,6座C-801反艦導彈耐壓發射筒對稱布置在潛艇耐壓殼體外指揮台圍殼兩側的上層建築內,向艇首方向發射。戰時潛艇處於水面狀態,在海情不大於4級,航速不大於8節時、發射筒升起15度,仰角發射,導彈可單射、2發齊射或6發齊射。實施導彈進攻時,艇在水面暴露的時間不大於6-7分鐘。由於必須在水面狀態下發射導彈,因此“武漢A”級已不能適應現代實戰的要求,未曾批量生產,但為我國發展潛艇水下發射飛航式導彈設計技術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中國製造的R級潛艇也稱為6633型,後稱033型,G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也稱為6631型,後稱為031型。

  6633型潛艇為“雪茄煙”形,長76.8米,寬7.3米,水面排水量1400噸,水下排水量1800噸,比W級大。指揮台較W級小,裝有攻擊和搜索用潛望鏡各1具,指揮台上方有一組像煙囪一樣的通氣孔,此為R級潛艇的外形特征。6633型潛艇艇首裝6具、艇尾裝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總共可攜帶14枚53-56型魚雷,該魚雷採用被動尋的,40節時射程15千米,戰鬥部重400千克。當執行布雷任務時,6633型潛艇可攜帶28枚水雷。與W級相比,6633型潛艇採用了更高強度的合金鋼,配備了新的電子裝備和更完善的水下通氣裝置,下潛深度和攻擊力大大提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