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剖析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發展歷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7 09:03:54  


 
  6633型潛艇的研製成功,是我國從裝配到仿制的一次飛躍,同時也為我國以後的潛艇工業夯實了基礎。

  6631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水下排水量3000噸,裝有3具SS-N-4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器,導彈長9.5米,彈徑880毫米,射程350千米(後改為2具“巨浪一號”導彈發射筒)。艇首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有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魚雷為53-56型。艇上配有天文導航、定位穩定、導彈發射控制和指揮器具等當時較為先進的設備。1982年“巨浪一號”導彈研製成功後,就由該艇首先發射試驗。據悉,該艇還有可能改裝發射新研製的“巨浪二號”潛射彈道導彈。

  通過6631型潛艇的仿制,我國形成了彈道導彈潛艇的研製能力,特別是形成了一整套導航、射控、雷達、指揮儀器的科研生產力量,為今後自行研製彈道導彈潛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我國潛艇和戰略導彈發展史上,6631型潛艇功不可沒。

  三、從仿制到自研:大步跨越的035型

  1967年,中央軍委批準研製第一代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即035型魚雷攻擊潛艇,國際上稱之為“明”級潛艇。海軍對這型潛艇提出了較高的戰術技術指標,其中,水下航速要比仿制的前蘇聯中型常規動力潛艇改進型提高40%。據此,研製第一代中型常規動力潛艇的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仿制和改進設計的經驗以及已有的技術基礎,重點突破水下航速等主要關鍵技術。承擔中型常規動力潛艇設計任務的七O一所,先後在張南如、楊煥生、李連有等主持下,把保證和提高潛艇水下航行性能放在首位。首先從改進潛艇線型和減少潛艇阻力方面採取措施,在七O二所進行大量試驗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決定採用直型艇艏,斜尖型艇艉的線型,調整艇的長寬比,合理布置上層建築的管路和閥件,縮小甲板的空間,減小甲板的寬度,改進流水孔的形式和布置,使潛艇運動的阻力大大減小。其次,承擔水下動力裝置設計的七一二所設計了大功率推進電機和相應的控制設備,由湘潭電機廠試制;選用陜西柴油機廠試制的中速柴油機,並將蓄電池組增加到4組,加大了水下動力裝置的功率。同時還設計出高效率螺旋槳。由於總體設計上採取了這些措施,在潛艇的容積排水量比仿制的前蘇聯中型常規動力潛艇改進型增加不大的情況下,使其水下航行的推進功率和蓄電池組儲能增加了一倍多,充分保證了潛艇的快速性。

  035型中型常規動力潛艇由武昌造船廠負責建造。在建造師魏緒民主持下,首艇於1969年10月開工,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使用。接著,武昌造船廠根據首艇試航出現的問題,對第二艘潛艇進行修改設計,使其性能有了較大的改進。1983年12月,自行研製的035型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進行了國家鑒定,證明其快速性、操縱性、適航性、水下續航力及水下輻射噪音等性能均比仿制的R級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改進型有較大的提高和改善,裝艇設備基本穩定可靠。

  035型潛艇有3個型別。首制艇為ES5C型,經過修改設計至1979年期間建造的為ES5D型,1983年以後大規模更新艇載設備的為ES5E型。035型潛艇長76米,寬7.6米,水上排水量1584噸,水下排水量2113噸,半水滴型艇體,為單軸、單槳、雙板舵。該級艇外形最顯著的特征是尾部水線上有一個小垂直舵,顯示了其與眾不同的推進裝置。“明”級潛艇下潛深度達到300米,水面航速15節,水下航速18節,9節速度續航力為7500海里,10節航速續航力達9000海里。035型的武器為16枚魚雷(或32枚水雷),這是中國第二代魚雷,其射程、靈敏度、反應時間都較033型使用的魚雷更先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