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軍隊整體上仍屬陸戰型國土防禦型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7 10:15:06  


 
  在職能使命拓展的同時,軍隊人員構成變了,武器裝備變了,安全環境變了,軍事鬥爭准備的基點也變了……這一切,都在召喚我們——在改革、轉型中謀求新的發展,實現新的突破!軍隊轉型不是想不想“轉”的問題,而是大勢所趨,非“轉”不可、必須“轉”好的問題。不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就無法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就無法解決制約軍隊建設的深層次矛盾,就無法實現軍隊建設的科學發展,就無法履行好新的歷史使命。 

  古今中外的軍事史充分說明:一支生氣勃勃的軍隊總是處在不斷變革之中,改革創新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30年前,鄧小平曾振聾發聵地提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今天,這一時代的聲音仍在回響:不深化改革,同樣沒有出路!

  四 

  一場社會變革必然伴隨著思想的嬗變,一支軍隊轉型必然伴隨著觀念的更新。 

  “型”字,古義為鑄器之法,為模具、框約之意。顧名思義,轉型絕非一般的修修補補,而是革故鼎新,打破舊的模式,創建新的模式。今天正在發生在軍事領域的轉型,比歷史上任何一次軍事變革都要深刻、複雜得多,而機械化戰爭留給軍人的觀念、習慣和思維定勢卻又相當牢固。推進軍隊轉型,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思想觀念更新的力度、思維方式變革的廣度、軍事理論探索的深度。 

  近代中國史上,面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晚清王朝,也曾艱難啓動軍事上的變革,一時間熱熱鬧鬧地辦洋務、造槍炮、配火器,但由於固守“弓馬平天下”的傳統觀念和“祖宗成法”,最終吞下失敗的苦果。 

  軍事歷史長河的經驗教訓表明,軍隊轉型不僅是有形因素的革命性躍升,也是觀念形態的革命性進步。對我們這支總體上仍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階段、剛剛邁開轉型步伐的軍隊來說,觀念上的“時代差”,比技術上的“時代差”更可怕。可以說,思想轉型是先導,是靈魂。 

  改革開放30年來,一次次思想解放使我們的觀念一次次更新,精神一次次覺醒。新的軍隊建設轉型實踐,呼喚新的思想解放。觀念形態的轉型,賦予技術形態的轉型以生命力、戰鬥力。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思維模式轉變到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思維模式上來,從機械化戰爭思維轉變到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戰爭思維上來,從習慣於老經驗老辦法的思維定勢轉變到改革創新的思維取向上來,才能匯入時代發展和軍事變革的潮流。我們已經邁出了轉型的歷史性步伐,但如不真正解決“思想轉型”的問題,滿足現狀、墨守陳規,就仍將舉步維艱,甚至前功盡棄。 

  軍隊轉型,軍事理論須先行。“戰爭是最少保守的領域”。軍事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軍事理論的生命力在於洞穿迷霧、開拓未來。實際上,先進的軍事理論本身就包含著對未來軍隊功能、戰爭形態等內容的構想,每一次軍事理論突破都是軍事實踐發展的巨大“引擎”。從近期幾場局部戰爭可以看出,未來戰場上,戰爭的勝負越來越依賴於軍事理論的超前設計和適時牽引。軍事理論創新,意味著對現有理論和實踐的揚棄、超越。突破傳統思維定式的“紅海”,擁抱思維創新的“藍海”——開拓未知的領域,包括尚未出現的理念和尚未開發的資源,才能贏得未來競爭的優勢。 

  “越己者,恒越”。對往日輝煌的眷戀,對成功經驗的陶醉,對既得利益的固守,容易遮蔽認識未來的視綫,凝固活躍的創新細胞。越是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傳統崇拜、門戶之見、利益之囿的羈絆就越容易顯現。轉型,最大的阻力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身。對我們這支自誕生以來就掛滿榮譽花環的軍隊而言,同樣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氣。不衝破傳統思想的“霧障”,不走出本位主義和個人利益的“窪地”,轉型就“轉”不動,“轉”不開,“轉”不到位。正如恩格斯所言:“當技術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湧澎湃的時候……我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頭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