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軍隊整體上仍屬陸戰型國土防禦型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7 10:15:06  


 
  七 

  《尉繚子·兵令》雲:“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裡。”軍隊轉型,轉到深處是文化。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籌碼。軍隊建設轉型,無疑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無論是研發、駕馭新型武器裝備,還是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都離不開文化理念的引導支持,離不開文化生態的浸潤熏陶。正如有學者所言,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深層是軍事哲學變革,哲學變革的背後,是一場軍事文化的大變革。 

  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關於軍隊“轉型”的比喻發人深思——“給亞瑟王宮廷裡一位騎士一支M-16自動步槍,如果他拿著這件武器騎上馬,用槍托砸對手的腦袋,這樣就不是轉型。如果他躲在一棵樹後邊,開始射擊,這樣做才是轉型!”武器是人掌控的,沒有人的信息化,不提高官兵的人文科技素質,再現代化的武器也不過如同一根燒火棍。相對於裝備、技術、制度變革的快速發展,文化的更新是緩慢、艱難的。

  同時,由軍事認知領域引發的新軍事變革,正促使東西方軍事文化在融合中發展,在競爭中揚棄。這就更需要在抓好物質硬件更新換代的同時,大力抓好文化軟件的變革創新。因為完成軍隊整體轉型這一革命性轉變,需要靠軍隊肌體每個細胞的“裂變”,文化的變化才是人內在的變化,是一支軍隊最深刻、最本質的變化。 

  早在20世紀80年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描繪了我軍未來人才隊伍的生動圖景:軍以上幹部普遍獲得博士學位,師團幹部獲得碩士學位……經過多年的努力,我軍人才隊伍文化素質已經或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一大批高素質新型官兵馳騁軍事變革的舞台,一定會開創出軍隊建設轉型發展的新生面。 

  跳出“文化娛樂”的視域,就會發現軍事文化的天地之廣、力量之大。國民之魂,文以化之;軍人之神,文以鑄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血脈和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生命力和戰鬥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文化的力量雖然“沒有導彈驅逐艦那樣氣勢汹汹”,但卻能够“改變人的思想感情的歸屬”,以一支軍隊的政治信仰、戰爭理念、道義准則、戰鬥精神征服對手。無疑,喚起文化自覺意識,創新發展先進軍事文化,有利於優化戰鬥力生成模式,有利於增強軍隊轉型建設潛力,有利於打贏明天的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