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6日, 禮炮兵們接到迎賓任務,和往常一樣向天安門廣場開進,偏偏車隊在前門大街遇上了交通堵塞。指揮員當機立斷,硬是在停滯的車流中擠開了一條“胡同”,讓一門門禮炮從堵塞的車輛上“飛”了過去。車隊到達廣場,僅剩下6 分鐘。只見禮炮兵火速進入陣地,鋪地毯,調炮位,擦炮彈,架線路,測儀器,進入炮位整裝待命,全過程僅用了4分鐘。兩國領導人在軍樂聲中沿著鮮紅的地毯走上檢閱台,禮炮準時鳴響。
禮炮指揮有108個不同口令,都是官兵們自創的“軍語”,執勤過程中不允許有任何差錯。為應付突發情況,及時排除故障,指揮員必須精通禮炮操作技能和程序。為熟知禮炮操作和指揮程序,禮炮部隊有這樣一個傳統,中隊新上任幹部,必須換上戰士警銜,上禮炮陣地和戰士們一起摔打磨練。
五期士官胡業,在部隊23年,跟禮炮打交道23年。禮炮幾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對禮炮,他了如指掌,禮炮裝置有任何異常,他用耳一聽,搭眼一看,伸手一摸就知道問題在哪兒。一次,非洲某國總統訪華。迎賓儀式即將開始時突降大雨,炮位基座淹沒在積水之中。鳴放命令下達了,主炮線路卻因連線短路而啞火。主炮換副炮,電控變手動!胡業頭腦鎮定,動作乾淨,招招精准,及時化解了危機。2003年7月21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8門禮炮一字排開,鳴19響。禮炮打到第9響的時候,胡業突然感覺到炮聲小了,本該同時響的兩門炮,只響了一個。胡業又一次緊急啟動備用設備,2秒鐘之內完成切換,用手動準確地完成了剩餘10響。
23年來,胡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沒有勤務的時候,他也會守著禮炮操控設備,一次次地檢測、擦拭。他隨身帶著一個禮炮維修工具箱。這個工具箱從他第一次執行任務開始,至今跟隨了他整整23年,就像護身符一樣。每過完一年,他就在上面寫上一個“平安”。在他的心裡,禮炮重於一切。23個“平安”,記錄了他對禮炮的真摯情感。胡業說:“祖國將最高的榮譽給了我們,也將最重的責任給了我們禮炮兵。”
安徽籍戰士楊亮,1991年入伍,憑借自身優異的軍事素質,成為禮炮部隊的一員。1992年7月13日禮炮實彈訓練中,他擔任二炮手。由於炮體老化,炮彈的底座卻卡到了炮栓上。這時正是禮炮鳴放中,一鬆手炮彈就會從炮栓上掉下來。楊亮用自己的右手死死將炮彈推進膛內,就在這時,禮炮“轟”地炸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