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國產新型戰機殲-10公開亮相,標誌著我航空工業研製能力和武器裝備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中國已具備自行研製世界一流戰機的能力。
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局部戰爭此起彼伏,以美國的F-15、F-16和俄羅斯的蘇-27為標誌的第三代作戰飛機逐步成為制空的主力,人民空軍以殲-6、殲-7為主力的機種,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國防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需要。以宋文驄院士為首的科研人員先後突破了以先進氣動布局、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高度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關鍵技術,終於使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殲-10戰機飛上了藍天。
殲-10戰機只是人民空軍體系跨越的一個標誌。審視不久前的國慶大閱兵空中梯隊,人民空軍裝備呈體系跨越之勢非常明晰: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預警機,是人民空軍信息化建設的標誌;轟油-6、轟-6H等戰機,是人民空軍戰略打擊、精確打擊、遠程作戰能力的標誌;而殲-8F、殲-10、殲-11等殲擊機列裝部隊,以其威武雄壯的姿態向世界表明,人民空軍的制空力量,已經完成了更新換代,三代戰機已經成為主體作戰力量;裝備直-8K/A機型的空軍直升機部隊在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標誌著人民空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以及完成特種作戰任務的能力有了突破。
60年櫛風沐雨,60年發展壯大。更高的跨越,同步在人民空軍的思想、體制、訓練作戰等層面展開——
自從20世紀90年代確立“攻防兼備”戰略思想以來,人民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戰略方向的轉變,猶如一支進軍的號角,催促著人民空軍加快跨越的步伐。
1994年10月,空軍首次組織高技術條件下空中進攻戰役實兵演習,標誌著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邁出了堅實步伐;
1998年10月,空軍首次在計算機組成的遠程分布式網絡系統上,成功進行了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室內空中戰役對抗演習,從而實現了從“圖上談兵”到“網上演兵”的歷史性跨越。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根據戰略轉型需要,人民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積極推動訓練進一步向信息化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