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美報告稱中國2050年成為世界級軍事強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7 09:19:10  


 
  未來戰略討論

  中國當前戰略仍然是應對外部環境,確保周邊環境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該戰略服務於維持中國共產黨存在及領導權的首要目標。儘管這一戰略似乎被北京的外交和安全策略機構廣泛接受,但軍方及專業著作則揭示了有關實現中國廣泛國家利益目標所用方式的分歧。

  中國更加坦率的討論並追求其國家利益,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但中國領導人普遍更加支持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提出的傳統指導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決不當頭。”這一指導思想反映出鄧小平相信,在與主要強國對抗的同時,側重維護國內發展與穩定,對國家利益最為有利。2010年12月,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特別提到了鄧小平的指導,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路線,絕不尋求擴張或霸權。他表示,韜光養晦並非中國增強其力量時所採用的障眼法,而是要有耐性和不當頭的告誡。

  一些中國學者對在中國利益與勢力不斷擴張的情況下,鄧小平所提出的方針政策是否能否繼續贏得支持表示懷疑。自鄧小平時代(包括高度依賴海上貿易)以來,中國的安全利益已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不斷提升的海上能力,使其能夠擔負十年前所不能承擔的角色與任務。支持者呼籲中國以更加活躍、更加自信的姿態站在世界舞台上,這暗示中國將以更加堅定的立場應對來自美國或其它區域國家的壓力。

  中國軍政領導人與民間理論家還在積極討論另外一個問題,即解放軍應該發展什麼樣的新能力,以推進中國除傳統要求之外的其他利益。一些高級官員及民間理論家提倡不斷提高解放軍力量投射能力,以提高應對台灣及區域糾紛之外的任務。中國官員公開爭辯,增加中國海上能力的範圍旨在建立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援助、救災,保護海上航道能力。

  北京區域能源戰略中的軍事與安全考慮

  中國對能源領域的參與和投資仍在繼續增加。北京在50多個國家建成或投資能源項目,幾乎遍布每個洲。其在能源資產巨額投資主要受兩個因素的驅動。其一,北京越來越多地依靠進口能源維持其經濟發展。第二,能源項目為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提供了可行的投資選擇。

  除確保可靠能源資源外,北京還希望多樣化能源生產商與運輸選擇。儘管能源獨立對於中國來說不再現實,但考慮到人口增長與日益增長的人均能源消費量,北京仍然在尋求維持一條不易受外部干擾的供應鏈。2009年,中國進口石油依存度達到近56%,據保守估計,到2015年,中國幾乎2/3石油需求都要依靠進口,到2030年,進口量將達到3/4。北京將目主要光集中在波斯灣、中亞和非洲,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進口石油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近1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