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解放軍畫報報道,南海某海域,波譎雲詭、電波交錯。數架戰機受命從某機場緊急編隊升空,遠程機動攜雷霆之勢,低空突防如風卷殘雲……日前,記者在南海艦隊某飛行團目睹了一場精彩的非制導武器精確打擊演練。
近年來,該團著眼未來實戰需求,創新思路探索新訓法,模擬實戰環境鍛造空中“鐵拳”。為提升作戰能力,他們在複雜電磁環境下進行對抗演練,將出擊範圍從數百公里延伸至數千公里。為挖掘超低空隱蔽出航優勢,他們加大夜間實戰化課目的訓練難度和強度,超低空突防飛行高度由原來的100米降低至50米、突防時間由原來的30秒延長至26分鐘,空中編隊成為名副其實的掠海銀燕。
該團團長趙勁松告訴記者,新型戰機列裝以來,他們科學化解改裝訓練和實戰化訓練矛盾,使原本2年的戰鬥力生成周期縮短至8個月,參加海上諸兵種聯合演練,首次實施導彈實彈攻擊就取得6發全部命中目標的好成績。
成功背後,官兵們付出了艱辛努力。新型戰機從列裝到生成戰鬥力,沒有現成的教材可參考,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團領導帶領10多名飛行教員編寫飛行訓練教材,制定新課目組訓方案和預案,研究特情應急處置方法,組織飛行員進行理論學習、網上推演和地面演練,利用技術問答、座艙實習等時機提高飛行員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縮短了新型戰機戰鬥力生成周期。此外,該團還與海面艦艇、地面防空和空中預警等多個軍兵種部隊建立聯訓聯演制度,一邊互為對手,一邊協同作戰,使訓練更加貼近實戰。 |